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一切经音义

一切经音义

①二十五卷。唐释玄应撰。玄应是贞观末长安大慈恩寺的翻译僧,卒于贞观以后。《大唐内典录》卷五云:“应博学字书,统通林苑,周涉古今,括究儒释。昔高齐沙门释道慧为《一切经音》,不显名目,但明字类,及至临机,搜访多惑,应愤斯事,遂作此音。征覆本据,务存实录,即万代之师宗,亦当朝之难偶也。恨叙缀才了,未及复疏,遂从物故。”《内典录》撰于麟德元年(664年),则玄应卒于麟德以前矣。《续高僧传》(撰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卷三十以玄应附《智果传》,云:“京师沙门玄应,亦以字学之富,皂白所推,通告经音,甚有科据。”而未言其卒。本书序言“法师以贞观末历,敕召参传。”则玄应当卒于贞观以后矣。《开元释教录》卷八云:“玄应以贞观之末,捃拾藏经,为之音义,注释训解,援引群籍,证据卓明。”可知《一切经音义》成于唐太宗贞观之末,是现存佛经音义中最早的一部。是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大唐众经音义》二十五卷;《大唐内典录》著录为《众经音义》十五卷;《开元释教录》著录为《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清人述及此书者,皆据《开元录》称《一切经音义》。嘉庆初,阮元抚浙,采购《四库》未收书,各撰提要进呈,《一切经音义》即在其中矣。“一切经”或称“大藏经”、“众经”,是佛教全部经典的总称。是书捃拾佛典文字,为之注音释义。玄应从四百五十部大小乘经律论中选取词语,所选取者除梵文音译或义译的佛教词外,亦有一般词语。全书每卷前先列书本卷注释之各经名目,然后按该经卷次顺序解说;卷中无可注者,则隔过此卷,更注其后卷。其编次体例与《经典释文》相似。对所收词语均详注音切,并博引群书训释其意义。所引群书,除佛教典籍外,尚有“郑康成《尚书注》、《论语注》,三家《诗》,贾逵、服虔《春秋传注》,李巡、孙炎《尔雅注》,以及《仓颉》、《三仓》,葛洪《字苑》,《字林》,《声类》,服虔《通俗文》、《说文音隐》,多不传之秘册”(《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其所引书,自释典外’百数十种,今多亡佚,即未亡佚,亦每有异文,足备雠校。以故清代小学家、校勘家、辑佚家,皆视此二书(另一书为《华严经音义》)为瑰宝”(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清人任大椿撰《字林考逸》,孙星衍辑《苍颉篇》,即主要依据《一切经音义》而成书。玄应“通晓儒术,著书该博”,虽为翻译研读佛典而著,但所收一般词语几占全书之半,而且许多佛教词语后已成为一般语词,因此本书是一部重要的训诂著作。清张之洞《书目答问》于经部小学类后附列本书及慧苑的《华严经音义》,注云:“二书所引古书及字书,古本甚多,可资考证,故国朝经师,多取资焉,于彼教无与也。”此书不足之处是“惟昧汉人之通转假借,泥后代之等韵,是其所短也”(《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此外各卷之间收词往往失于照应,有些词语复出,而词义并无不同,是书编辑尚不够精细,盖“叙缀才了,未及复疏,遂从物故”矣。玄应书版本,可大别为藏本与儒本两系。藏本两种:一为二十五卷本,宋元明南藏等属之;一为二十六卷本,明北藏及嘉兴藏属之。二十六卷本,乃“分第三、第四、第五三卷为四卷,遂为二十六卷”(《日本访书志》)。儒本者,以其非为佛教而刻,所谓“于彼教无与也”。儒本三本,皆二十五卷。一、武进庄炘本,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刻。庄炘序云:“唐释元应撰《一切经音义》,今存释藏中,自唐以来,传注类书,皆未及引,通人硕儒,亦未及见。阅千馀年而吾友任礼部大椿著《字林考逸》,孙明经星衍集《仓颉篇》,始见此书,成其撰述,予闻而美之。顷宰咸宁,至大兴善寺,求其卷帙,善本犹存,乃施五百金刊而行之。”注中有庄炘、钱坫、洪亮吉、孙星衍诸人校语,所据盖南藏本也。二、海山仙馆本,道光末刻。所据为庄刻本,然多谬误,如卷一《华严音义》,即缺五十四以下数卷也。三、杭州曹籀本,同治八年(1869年)刻。《越缦堂读书记》十云:“仁和曹籀据庄氏炘校正本授杭州尼明净翻刻。籀本妄人不学,又年耄不知校刊,故重悂貤谬,满纸乌焉,几不可读。”另清孙星衍撰有《一切经音义校正》;清陈作霖撰《一切经音义通检》,有刊本。② 一百卷。唐释慧琳撰。是书亦名《大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本书卷首有唐处士顾齐之和试太常寺奉礼郎景审序各一篇,所叙慧琳生平与宋释赞宁等所撰《宋高僧传》卷五《唐京师西明寺慧琳传》内容略有不同。慧琳俗姓裴,西域疏勒国人,为印度高僧不空法师弟子,通中印两国文字声韵之学。景审序谓其“内精密教,入于总持之门;外究墨流,研乎文字之粹。印度声明之妙,支那音韵之精,既瓶受于先师,亦泉泻于后学。”景审序谓慧琳为大兴善寺法师;《宋高僧传》则谓乃唐京师西明寺僧。景审序云慧琳从唐德宗建中末年(783年)开始编撰,至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方始完成;《宋高僧传》谓慧琳从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动笔,至元和五年(810年)脱稿。《宋高僧传》尚谓慧琳“以元和十五年庚子(820年)卒于所在,春秋八十四矣。”案疏勒为汉时旧地,在今新疆南路喀什噶尔。《通典》言:“唐时其国王姓裴,侍子常在京师。”“颇疑裴姓乃中国人,国于此地,慧琳其支属也。博通梵汉,综贯玄儒,在唐代西北耆旧中,当首屈一指”(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慧琳音义》为扩充《玄应音义》及慧苑《新译华严经音义》而作。所注释的佛典共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其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灌顶经》、《法华经》三经音义,系就《玄应音义》重订;《大般涅槃经》音义,为云公《大般涅槃经音义》之删补;《妙法莲华经》音义的基础是窥基的《妙法莲华经音义》;《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乃转录慧苑原作。另有三百多部经典转录玄应之音义;一百多部经典未注音义。此外诸经音义,则皆慧琳所亲撰。此书为现存佛经音义中一部集大成著作,内容十分丰富。《慧琳音义》主要根据《说文》、《字林》、《玉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等七部书来训释词义;参照《韵诠》、《韵英》、《考声切韵》等书注音;并往往辨析文字形体结构。字书韵书所未备者,则广泛征引释典及经传注疏以明之。其所征引之古籍数量众多,范围广泛,1923年,北京大学研究所曾辑得七百五十余种,其中多数为后已不传的古籍佚本,丁福保《一切经音义提要》谓其所征引“皆两汉之绪言,经师之训诂,琳琅满纸,如入琅环福地,唯叹其奇博而已。”许多失佚的古籍因是书之征引,方得以保存部分材料。如秦李斯的《仓颉篇》,汉人所编《三苍》,服虔的《通俗文》,曹魏张揖的《埤苍》、《古今字诂》,李登的《声类》,晋葛洪的《字苑》,吕静的《韵集》,刘宋何承天的《纂文》,梁阮孝绪的《文字集略》,北魏阳承庆的《字统》,北魏颜之推的《证俗音》,佚名的《字书》等皆已亡佚不传。《慧琳音义》征引的古籍中,尚有历代书目均未著录,人们十分生疏者,如卷二十所引之《古今正字》、《人伦龟镜》即是,由于慧琳的征引,方得以窥其一鳞半爪。是书征引的古注亦多散佚不传者,如汉包咸的《论语注》,郑众的《考工记注》,贾逵、服虔的《春秋传注》,许慎的《淮南子注》,贾逵的《国语注》,李巡、曹魏孙炎的《尔雅注》,晋司马彪的《庄子注》等,均赖《慧琳音义》保存部分材料。所引《说文》,与今本亦有不同;《玉篇》中顾野王案语与今本亦不尽同。总之,《慧琳音义》保存佚文之丰富,确是“浩然如海,吞众流以成深。”近人杨守敬谓此书“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日本访书志》)。《慧琳音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可以补今本小学著作之缺佚,可以校订经注之误,可以考证古音,说者谓其保存资料之丰富,已超过《经典释文》。这部书在训诂理论上也有重要贡献,慧琳一派认为由音韵通训诂,由训诂通佛理是入道成佛的不二法门,为《慧琳音义》作序的顾齐之即云:“得其音则义通,义通则理圆,理圆则文无滞,文无滞则千经万论如指诸掌而已矣,朝凡暮圣,岂假终日,所以不离文字而得解脱。”慧琳的注释大多能因声求义探本溯原,其成就远远超过当时儒者。《慧琳音义》撰成之后即受到很高评价,“京邑之间,皆宗仰。”大中五年(851年),奏请入藏。周显德中(955年),高丽求《慧琳音义》于浙,不获。辽统和五年(987年),燕京沙门希麟撰《续一切经音义》,以补《慧琳音义》之不足。辽咸雍八年(1072年)高丽得《慧琳音义》于辽。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法宝勘同总录》著录是书。明天顺二年(1458年)日本得《慧琳音义》于朝鲜。清乾隆二年(1737年)日本翻刻是书。清光绪初(1880年),中日通使,此书方从日本传回中国。民国元年(1912年)频伽精舍复印《慧琳音义》。清末民初以来学者对是书十分重视。此书今通行者为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五十四卷)及频伽藏影印本,近人丁福保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文章辨体

    五十卷。《外集》五卷。明吴讷编。生卒年不详。吴讷字敏德,号思庵,江苏常熟人。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吴讷有《祥刑要览》。是编采辑前代至明初诗文,分体编录,各为之说。内集凡四十九体,大旨以真德秀《文章正宗》

  • 乐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裴显忠修,刘硕辅纂。裴显忠,字澹如,闽人,曾任乐至县知县。乐至县旧志,明以前毁于兵乱。清雍正六年(1728),县令杨佐龙始掇拾委逸之余,为稿二十七篇。迄乾隆五十一年(1786),县令叶

  • 张温和公年谱

    一卷。清张茂辰等编。茂辰,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为谱主之子。谱主张祥河(1785-1862),字诗舫,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户部郎中、山东督粮

  •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

  • 读说文证疑

    一卷。清陈诗庭(生卒年不详)撰。诗庭字画生,号妙士,嘉定(今上海市)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知县,不就。是书于《说文》不可解说之处,则引群书以求确解。如“莍茮徽实,裹如表”者,“裹如表”不可解

  • 篆文通检

    十二卷。清胡咏鸾(生卒年不详)撰。咏鸾字荻汀,长沙(今属湖南)人。是编乃是为《说文》所撰的检字表,依《康熙字典》二百四十一部,将《说文》十四篇之字分画隶入。其意虽在便于寻检,然编排混乱,殊无足取。不知

  • 诵诗楼诗钞

    一卷。清许瑞云撰。许瑞云,生卒年不详,字四娟,江苏金山(今属上海)人。唐天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二年(1850)刊本。书前有杨秉杷的序言,及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自己所作序言,书末有

  • 宸翰楼丛书

    八种,三十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所收多为影印宋元佳椠名钞,如唐郭京《周易举正》三卷,为谦牧堂影宋本;佚名《三辅黄图》六卷,为元勤有堂本;宋释净源《肇论中吴集解》三卷,为宋刊本。

  • 辟雍讲义

    一卷。大学讲义一卷。中庸讲义一卷。清杨名时撰。杨名时详《周易札记》条。《辟雍讲义》是作者于乾隆元年(1736)兼领国子监时所作,《大学讲义》、《中庸讲义》则是根据其读书札记扩充而成的。

  • 南田县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厉家桢、吕耀钤修,吕芝延、施仁纬纂。厉家桢,民国年间任南田县县长。此地旧属宁波府,四面滨海,明代与定海、玉环,皆在封禁之列,海中十洲,以大佛头山为主,共大小一百零八岛。清光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