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十二家评楚辞

七十二家评楚辞

明蒋之翘(生卒年不详)辑。蒋之翘,字楚稚,秀水(今浙江秀水)人。家贫,好藏书。明末避盗村居,搜名人遗书数十种,辑为《甲申前后集》。曾重纂《晋书》,校注韩、柳文集。著有《天启宫调》。《七十二家评楚辞》系蒋氏对朱熹《楚辞集注》的评校本。除全录《集注》、《辩证》、《后语》外,尚有序、引及《附览》二卷。内容顺序为:蒋氏《序》,黄汝亨《序》,司马迁《屈原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李贽《传赞》,颜延之《祭文》,蒋氏《哀屈原文》,许国《屈原论》,《吊屈原诗》(录李白至陆钿十一家作品),评《楚辞》姓氏(七十二家),《楚辞总目》及《楚辞目录》,《楚辞总评》(四十五家)。《附览》前有短序,收录朱熹在《集注》中删去的《七谏》、《九怀》、《九叹》、《九思》的原文及王逸小序,而删王逸的《章句》部分。司马迁以下七十二家评《楚辞》之语,分载各篇书眉之处。每卷之末,有各家评语。七十二人为:司马迁、班固、刘向、扬雄、王逸、曹丕、颜之推、颜延之、萧统、沈约、江淹、庾信、刘勰、钟嵘、李白、韩愈、李贺、柳宗元、杜牧、颜籀、刘知己、贾岛、皮日休、洪兴祖、苏轼、朱熹、祝尧、高似孙、汪彦章、陈傅良、刘辰翁、严羽、黄伯思、李涂、王应麟、姚宽、张锐、洪迈、楼昉、蒋翚、桑悦、何孟春、冯觐、胡应麟、朱应麟、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王廷相、茅坤、杨慎、叶盛、王世贞、刘凤、张凤翼、李贽、孙矿、李廷机、冯梦祯、黄汝亨、焦竑、陈深、张鼐、陈继儒、钟惺、黄道周、蒋之华、蒋之翘、陆钿、宋瑛、陈仁锡、陆时雍。总评四十五家为:司马迁、班固、扬雄、曹丕、萧统、沈约、江淹、庾信、刘勰、李白、韩愈、柳宗元、杜牧、贾岛、刘知己、皮日休、苏轼、洪兴祖、朱熹、祝尧、高似孙、汪彦章、陈傅良、李涂、叶盛、蒋翚、何孟春、姜南、李梦阳、何景明、茅坤、朱应麟、王世贞、刘凤、胡应麟、孙矿、陈深、黄汝亨、陈继儒、黄道周、陈仁锡、蒋之华、陆时雍、宋瑛、陆钿。其中,唯姜南不在七十二家之中。此书为明代辑评《楚辞》最详尽的本子。蒋氏除录众家之说外,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屈原及其诗作的赞颂,并对班固、颜之推贬责屈原之论加以驳斥。版本有明天启六年(1626)檇李宗雅堂蒋之翘评校本,北京、上海、江西、浙江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读诗知柄

    二卷。清蒋绍宗撰。绍宗字諟庐,长白(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间主讲梅城书院,道光初移官郴阳。所著有《礼记通解》二卷、《春秋见心》四卷及本书行于世。该书前有嘉庆十二年(1807)绍宗

  • 春秋世族辑略

    二卷。清王文源撰。文源字梦圃,丹徒(今江苏丹徒)人,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恩科孝廉。性耽《左传》,尤工小楷。著有《春秋列国辑略》及《春秋世族辑略》。该书作成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未及

  • 冬青书室吟稿

    二卷。《文稿》一卷。清晏诉真撰。晏诉真,生卒年不详,号雪研女史。此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 通甫类稿

    四卷。《续编》二卷。《诗存》四卷。《诗存之余》二卷。清鲁一同(1805-1863)撰。鲁一同,字通甫,一字兰岑,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遂潜心经学。与林则徐有交。

  •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七百二十卷。贤媛类征初编十二卷。清李桓(生卒年不详?)撰。桓字黼堂,湖南湘阴人,官至江西布政史。该书专辑天命元年(1616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朝史传及私家记述。书中首列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 崧庵集

    六卷。宋李处权(生卒年不详)撰。李处权,字巽伯,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人。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以诗名。南渡后尝领三衢。处权乃李淑曾孙,淑家典籍颇富,其《邯郸图书志》,晁公武每引为据。处权承其世学,

  • 文恪集

    二十二卷。明林燫(?-1579)撰。林燫,字贞恒。福建闵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1547)进士,授检讨,充景恭王讲读官,后官南京礼部尚书。谥赠文恪。著有《文恪集》。是集为林燫诗文集。凡二十二卷。

  • 萤照堂明代法书

    十卷。清车万育(生卒年不详)辑。车万育,字兴三,一字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其性直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收明代墨迹最富,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勒成该帖。卷一收庄烈帝、楚王、益

  • 论语大学偶记

    一卷。清汪德钺撰。德钺有《周易偶记》。是书敷畅朱义,颇有新得,其说《论语》谓朱论以“效”与“觉”释“学”字,后人或肆诋病,德钺据《易》与《白虎通》证之。说《大学》一篇,自“诚意”以至“平天下”皆从发处

  • 孙膑兵法

    上编十五篇,下编十五篇。孙膑撰。孙膑生卒年不详,战国中期人,约与商鞅、孟子同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其真名不可考,因受过膑刑,故史称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