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万泉县志

万泉县志

①八卷。清瞿亮邦纂修。瞿亮邦字敬六,江苏常熟县人,出身例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万泉知县,四十七年(1708)升任中书科中书。考万泉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符嘉训,续修于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郑章。此志亮邦仕万泉时奉檄重修,延邑人范韩度、贾尔著、张星煜等分纂,亮邦总集成编。《万泉县志》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图、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卷二城池、公署、学校、祠祀;卷三贡赋、盐法、兵防;卷四职官;卷五名宦、选举;卷六人物、孝义、节烈、流寓、仙释;卷七风俗、古迹、陵墓、寺观、祥异,卷八艺文。此编亦在参订旧本,增续补遗,各科载述,尚称粗备,唯贡赋一类极为详细,并将原志贡赋附于后。这是由于明季兵荒叠告,万泉邑的人口、田土、赋税,变迁特大,亮邦对此深有感触,故详加叙述。②八卷。清毕宿焘修,张史笔纂。毕宿焘字溥幼,山东文登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敕授文林郎,乾隆十八年(1753)任万泉县知县。在任五年,升泽州府同知。张史笔,邑人,拣选知县。此书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时以簿书冗烦而中辍。至二十三年(1758),复将旧稿增修参订,始克告成。《万泉县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此志基本上承袭旧志,仅在选举、孝义、节烈、艺文、职官、祥异诸类有所增补,分卷设目,亦同旧志。③八卷,首一卷,末一卷。何桑修,冯文瑞纂。何桑,湖南长沙人,民国三年(1914)任万泉知县。冯文瑞,邑人,曾任太谷县训导,稷山县知事。考邑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毕宿寿补葺,迄今百余年,未有续本。光绪七年(1881),知县劳文庆虽曾一度编修,忽奉令调往太平县。未克告成,稿亦残灭。其后编者,均旋作旋辍,终不能脱稿。直至民国三年(1914),何桑掌万泉时,始与诸绅合议筹办,新志乃成。又至民国七年(1918),知县程瑶阶始行付梓。《万泉县志》民国七年刻本。此志以舆地、政治、人物、艺文四纲领之,科目得当,眉目清楚,可称善本。其特点在于“详动植于物产,以化故智而期改良”。对本县七十余种物产的品类、特性、生产以至防治病虫害,都详加载录,如写本县特产“柿”:“柿,分数种,俱以羊枣树接之。日小柿、板柿、牛心柿、珠柿……”。极详细记述植物、动物,在旧志中实属少见。

猜你喜欢

  • 宝颜堂秘笈

    二百二十六种,四百五十七卷。明陈继儒(详见史部《建文史待》)编辑。“宝颜堂”为编者书室之名。丛书分为正、续、广、普、汇、秘六集,主要有:宋周密《云烟过眼录》、元吾丘衍《学古编》、梁庾肩吾《书品》、明袁

  • 古今小说

    四十卷。明冯梦龙(1574-1646)编撰。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香月居顾曲散人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崇祯年间贡生,曾任寿宁知县。

  • 毛诗题纲

    一卷。清王谟辑。见于《宋史·艺文志》,但于作者及年代皆不著录。疑是唐代作品。王谟自《太平御览》辑录四条。有《汉魏遗书》本。

  • 补句读叙述

    一卷。清武亿(详见《经读考异》)撰。本书包括《补摭言五代会要》、《宋史选举志》、《文昌杂录》、《补笔谈》、《西溪丛书》、《容斋四笔》、《尚书古文疏证》、《潜邱札记》、《陈氏纲目订误》、《钟山札记》各一

  • 临文便览校误

    二卷。清张启泰编,陈倬校误。参见《临文便览》条。陈氏《校误》撰于光绪元年(1875),置于卷末,上卷校正《韵辨》,下卷校正《字学举隅》,为本书其他版本所不具。是书有同治光绪朝翰苑分书精刻本。

  •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一书,道宣作于乾封二年(667)。总述祇树园中共有六十六院,大门之东,东门之西,自分七院。东门之东,自分九院。大门

  • 文选理学权舆

    八卷。清汪师韩(1707-?)著。汪师韩,字抒怀,又字韩怀,号九曜山人、上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卒年不详。汪师韩甚推崇李善《文选注》,自称“窃念《昭明文选》,复撰《古今诗苑、英华》毕,而《英华

  • 补梁疆域志

    四卷。清洪孙(1804——1859)撰。洪孙,字子龄,一字芝舲,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地理学家。少孤,刻苦自励,精研古代地理学,著有《战国地名备考》等书。是书鉴于东晋十六国以来,州郡县的所属更改频繁,

  • 续高平县志

    十六卷。清陈学富、庆钟修,李廷一纂。庆钟字持盦,满洲人,出身进士,光绪三年(1877)任高平知县。后调署阳高,六年复任。《续高平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此志系续同治六年知县龙汝霖志而作。可称之

  • 辨学遗牍

    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是利玛窦和虞淳熙讨论释氏之书,以及辨莲池和尚《竹窗三笔》攻击天主之说汇辑而成。利玛窦力排释氏,所以引来学佛者起而相争,利玛窦则反唇相击,各持一悠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