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易问

东易问

八卷。清魏枢撰。魏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任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此书采用王弼本,将朱子的《本义》列于前,而将魏枢自己的意见附于后。其凡例说,“生长辽东,日与东人相问答,故叙其原委而集之,以示初学,名之《东易问》”。其论卦变说,“刚柔皆当指卦,不当指爻,如讼之刚来而得中者,坎也,随之刚来而下柔者,震下于兑也。蛊之刚上而柔下,坎在巽上也。噬嗑、晋、睽、鼎四卦,言柔得中而上行者,皆离火也。贲柔来而文刚,离文乎艮之内也。分刚上而文柔,艮文乎离之外也。无妄之刚自外来者,震也。大畜之刚上者,艮也。咸柔上而刚下,兑在艮上也。恒刚上而柔下,巽在震下也。柔以时升者,巽也。是凡言刚者皆阳卦,凡言柔者皆阴卦也。则以刚来柔来指一爻而言者,固未足以尽其义矣”等等。其论似乎合理又不尽然。其论来知德错综说,“乾本自健也,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顺。初爻变巽为八,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二爻变离为明,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陷。中爻巽,可以谓之入,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推之三四五上,莫不皆然,则亦何所不像哉?是故初以在下变巽而潜,有以为错震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震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坎而隐伏者,其将何以应之乎?”则其持论固为明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猜你喜欢

  • 贵溪县志

    ①二十四卷,清华西植等修,黄炎等纂。华西植,字燕簏,号容齐,江苏无锡人,雍正元年(1723)副榜,乾隆三年(1738)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贵溪知县。华西植莅任后,奉令续修县志,遂取旧志为本,

  • 茅山志

    ①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大彬,号玉虚子,钱塘(今杭州)人。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元应真人。此书分志诰副墨、三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品、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

  • 明人丛刻

    二十种,二十五卷。明佚名编辑。本书汇辑南北朝、唐、宋、元以来诗话、词话等谈艺评文之作,主要有梁钟嵘《诗品》、明王世贞《诗评》、宋严仪《沧浪吟卷》、元陆辅仁《词旨》、明王世贞《词评》、《曲藻》、唐孟棨《

  • 群经大义述

    一卷。王舟瑶(详见《经学讲义》)撰。此书又题“经学讲义第二编”,盖相对初编而言。全书分篇论说,分为通变、自强、合群、天人、进化、新民、古今、道德、明伦、嫁娶、学校、教育、原儒、礼乐、大同、君民、集议、

  • 历代名画记

    十卷。唐张彦远撰。张彦远之生平见《法书要录》。张彦远祖上屡及高官,家中广聚“法书名画”,因而自幼备受熏陶,且对“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于是潜心钻研、精心选择,著有《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历

  • 诊宗三味

    一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味》。张氏认为人身有病,莫不见之于脉。但当时的某些脉学著作却颇多疏漏谬误之处,于是编撰此书。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全书共三万七千字,以

  • 汪直传

    一卷。作者不详。汪直,歙县(今属安徽)人。明嘉靖中,据五岛引倭兵入寇,后被浙江总督胡宗宪以计诱杀。本书即记载这一事件始末经过,为研究明代倭寇事件较为重要的史料。有《借月山房汇抄》(嘉庆本、景嘉庆本)第

  • 诗故

    十卷。明朱谋撰。谋字郁仪,生卒年不详。封镇国中尉。贯串群籍,通晓朝廷典故。万历中管理石城王府事,宗人咸就约束。暇则闭户读书。著《易象通》、《诗故》、《春秋战记》、《鲁论笺》、《骈雅耽》及他书一百二十种

  • 麻城县志

    ①十卷,清屈振奇修,周维秬撰。屈振奇,陕西洋县人,进士,官麻城知县。周维秬,字锡白,本县人,进士。县志毁于前明,清顺治初,县令郑知新得烬余数纸,补缀增益,迄未成书。继任王潞嘱王汝霖,继续编辑,未竣,屈

  • 虞氏易候

    一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认为,易气应卦必以其象,乃据消息以推时训,本《虞氏易象》发明占候之义。并对七十二候详细诠释。今存《茗柯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