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

二十四卷。《隋书·经籍志》称长水校尉刘珍等人撰,今考证刘珍未尝做过长水校尉,且此书开始于明帝时,更不能将刘珍写在编撰者之首。《后汉书·班固传》载明帝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另有列传,载纪二十八篇,此为《东观汉记》的雏形。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篇》又称安帝诏史官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于建武(25-56年),讫于永初(107-113);这大概是对《东观汉记》作了一次续编。《史通》再记刘珍、李尤死后,又由侍中伏无忌、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与单于、西羌传、地理志,后来又多次续撰,到元嘉(公元151-153年)中期史体粗备才开始称为《汉纪》。东汉末年,蔡邕等人又续补十志、诸列传四十二篇,但由于汉末战乱,多有散佚。称“东观”源于东汉章和以后,图籍藏于东观(宫殿名),著述修史者也从初年的兰台转迁至此,故以此为名。《隋书·经籍志》称此书共一百四十三卷,《新唐书》则记载共一百二十六卷,可见唐代该书已有佚失。《隋书》称此书起于光武帝,止于汉灵帝,而列传之文,及献帝时事,实为杨彪所补。晋时,此书与《史记》、《汉书》共为三史,人多习之,故六朝时期和唐初的人隶事释书多有征引。唐章怀太子集诸儒士注范晔《后汉书》后,《东观汉记》的地位才有所降低。到北宋时,仅存残本四十三卷,赵希弁《读书后记》、邵博《闻见后录》都称此书由高丽国进献,可见当时国内已很罕见。南宋时书目仅存有邓禹、吴江等人的列传八卷,蜀中虽有刊本流传但错误较多。明初已全部亡佚不存。清代姚之駰撰《后汉书补逸》,曾搜集遗文,共八卷,采用的多据刘昭《续汉书十志补注》、《后汉书注》、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五书,且掇拾不尽,挂漏殊多。收录于《四库全书》的《东观汉记》以姚本旧文为主,参考诸书,补其缺佚,所增者达十之六七。姚本错漏较多,但《东观汉记》原书的纪、表、志、传,载记诸体例及《史通》各书所载,梗概尚且一一可寻。整理后全书分为帝纪三卷、年表一卷,志一卷,列传十七卷,载记一卷,另有佚文一卷,并将《汉记》与《后汉书》不同的地方附录于后。书中所载如章帝诏令增修群祀,杜林之议效祀、东平王苍之议庙舞等,均为一朝大典,但《后汉书》未予详载其文,尚有一定的补充功用。

猜你喜欢

  • 断肠词

    一卷。宋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海宁人。其生平详见《断肠集》(辞目)。是集前有“纪略”一篇,称为“文公侄女”。但朱熹自为新安人,流寓闽中。考年谱世系,亦别无兄弟,疑依附

  • 禹贡水道便览

    一卷。清张先振撰。张先振字以厚,湖北汉阳人,清代后期学者,除撰有本书外,还著有《周易互卦图说》、《周礼精义》、《仪礼考》,《律吕考》等书。本书名“水道便览”,与书之内容甚是相符。书中略于山而详于水,对

  • 玉芝堂谈荟

    三十六卷。明徐应秋(生卒年不详)撰。徐应秋,字君义,号云林,衢州西安(今属浙江省)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著有《骈字凭霄》、《玉芝堂谈荟》等。此书三十六卷,内容多为考证之

  • 古今贞烈维风什

    四卷。明许有谷撰。有谷字子仁,宜兴(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贞烈人物事迹,寓有劝扬贞烈之旨。体例上按地域来区分类别,选录自古至明代人物,以人系地。总体上又分列传标题和列名不标

  • 刑部奏定新章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江都李钟豫序。是书卷一自道光十八年(1838)山东司无罪之人听从拒捕、照罪人为从拒捕减等一案,至同冶十一年(1872)奉天司:东三省窝留马贼章程等,卷二起自光绪元年(1875)

  • 铜山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崔志元修,左泉金等纂。崔志元,清山右凤台(今山西晋城)人,道光八年知铜山县事。崔志元莅任铜山,延左泉金等纂修县志,历九月而成书。卷首有知府潘榞序、崔志元序、凡例、捐刻姓氏,以及诸图

  • 迭微分补草

    一册,清卢靖(1855-1948)撰。《迭微分补草》又名《求级数通法》,著于1902年。卢靖,字勉之,号木斋,沔阳人。著有《割圆术辑要》十一卷,《万象一原演式》九卷,《火器真诀释例》一册。另有《代数术

  • 焦氏类林

    八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此书为轶事小说类书,体例仿《世说新语》。焦竑好友在为此书作的序中说:“吾友焦弱侯氏,具绝世资,于书无所不读,乃先得我心。披览之余,自羲轩以及胜国,凡言之可以企踵《世说

  • 壁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寇用平修,卢有徽纂。寇用平,字扩圆,滇南人,太学生,同治三年(1864)任壁山县知县。卢有徽,邑人,举人,曾以孝廉出宰怀安,通于治理。《壁山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为十卷首

  • 读升庵集

    二十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编。此书收集杨慎诸书,分类编次。其中凡采录诗文三卷,节录十七卷,共二十卷。其去取毫无义例,况且李贽为狂纵之禅徒,杨慎则为博洽之文士,两人道自不相同,也未必为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