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戡乱记
五卷。清张瑞墀撰。瑞墀生卒年不详,字价辅,安徽霍邱人。为邑中名诸生,为安徽学使朱九香所重,后即入朱学幕。咸、同之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因为战事,两淮地区社会动荡,瑞墀离家到三河尖躲避。社会有所安定后,他返归故里,根据所具所闻,又稽之案牍,访之传闻,于同治十年(1871)编成此书。书中对捻军张洛行、苗沛霖、李世忠、张宗禹、赖文光事迹记述极详。卷末附“中兴乐府”28首。此外,书中还记述了太平军由广西进军金陵(今南京)的事迹。该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五卷。清张瑞墀撰。瑞墀生卒年不详,字价辅,安徽霍邱人。为邑中名诸生,为安徽学使朱九香所重,后即入朱学幕。咸、同之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因为战事,两淮地区社会动荡,瑞墀离家到三河尖躲避。社会有所安定后,他返归故里,根据所具所闻,又稽之案牍,访之传闻,于同治十年(1871)编成此书。书中对捻军张洛行、苗沛霖、李世忠、张宗禹、赖文光事迹记述极详。卷末附“中兴乐府”28首。此外,书中还记述了太平军由广西进军金陵(今南京)的事迹。该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见《约言》。
四卷。《续钞》一卷。清陆费(1784-1857)撰。陆费原名恩鸿,字玉泉,号春帆。桐乡(今安徽桐城)人。嘉庆副贡,官至湖南巡抚,负经世略,所至有惠政。著有《真息斋诗钞》。此集端依次为序文、评跋,第一卷
五卷。清高兆撰。高兆字云客,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幼年客居江左,后返回故乡,布衣终身。生卒年不详。著述除本书外,尚有《荔社纪事》、《启祯宫词》、《观石录》等。《续高士传》是继皇甫谧《高士传》以后又一部
八卷。明周复俊(1496-1574)撰。周复俊生平详见《东吴名贤集》条。是集又名《六梅馆集》。凡八卷。诗三卷、杂文五卷。为其孙周玄暐所编。集中之诗皆有杨慎评语。据集后周玄暐跋称:“盖慎戍云南之时,与复
一卷。明陈盟撰。陈盟号鹤滩,富顺(今属四川)人。生卒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礼部尚书。该书专门记载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一朝阁臣事迹。共收五十人。书中首列阁臣年表,然后
十四卷。明孔天胤撰。孔天胤字汝锡,号文谷,又号管涔山人,汾州(山西汾阳)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第二,授编修,以藩戚、外补陕西提学佥事,官至浙江布政使。著有《文谷集》。是集为同安洪
十六卷首一卷,清吴章祁修,顾士英等纂。蓬溪县志,明以前无闻。清康熙间创于县令沈之彪,而散佚于吴三桂之战乱,越四十年而县令徐缵功重辑之。又七十余年,时乾隆五十一年(1786),郡守张松孙倡修潼属八邑志,
见《鼠璞》。
二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楬原犹言本原,指《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是书取五百四十部首以真书书之,并以楷体笔画多少编次,书篆文于其下,略有说解与注释。所引许书原文及各书均注明出处,所列字头皆标明
五卷。①清陈坤撰。陈坤生卒年不详,字子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长期在广东做官,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对各州县会党的活动情况,以及清军和会党的战事,非常熟悉。就亲身所见和根据文报案牍,广为搜采,以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