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族考

九族考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精《公羊》学,成《经说》十六卷,先后主讲于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主杭州诂经精舍,经学大师章太炎即出其门下。著述五百余卷:《春在堂全书》、《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俞楼杂纂》等。此书即为《俞楼杂纂》的第九种。按:“九族”的含义,《尚书》古文家说与今文家说各不同,古文家称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共九族;今文家则认为九族是父亲四族、母亲三族、妻家二族。今文家立说是根据异姓有服丧之礼。汉代两大儒宗郑玄主古文家说法、许慎主今文家说。至唐代孔颖达撰《左传正义》则申述许说而驳斥郑注。俞樾则也认为今文家有道理,从许而不从郑。然而俞樾论证比孔疏更为精密。今文家九族:父族四种即:五属之内为一族。父亲的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为一族、自己已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为一族、自己的儿子及子女为一族。母族三种即:母亲的父姓一族、母亲的母姓一族、母亲的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为一族。妻族两种即: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俞樾则认为:天生万物只能有一个本源,因此人只从父为姓,不从母为姓。九族以母之父姓为族又以母亲的母姓为族,以妻家父姓为族又以妻家母姓为族,这样是“教天下二本。”俞樾认为:有父亲一族那么自家的兄弟姐妹都包括在内,有母亲的父母之族那么母亲的兄弟姐妹都包括其中。因此俞樾修正今文家之说而论定九族为:以高祖之族、曾祖之族、祖之族、父之族为父族四类,母亲的曾祖之族、母亲祖父之族、母亲的父亲之族为母族三类,以妻之祖父族、妻之父族为妻族二类。俞樾之说自出新意,缺少证据,但条理井然可备一说。存《俞楼杂纂》本。

猜你喜欢

  • 禹贡集释

    三卷,附《禹贡蔡传正误》一卷,《禹贡锥指正误》一卷。清丁晏撰。在书首自序中丁晏说:“胡东樵能知古人,而不能信好古学,《锥指》一书,踵缪沿伪,悖古文而逞臆见,后之学者将何所取正焉?夫释《禹贡》者,莫善于

  • 复古诗集

    六卷。元杨维祯撰。维祯生平事迹见《东维子集》。此集所载皆琴操、宫词、冶春、游仙、香奁等作。古乐府亦杂侧其间。为其门人章琬所编。因其体裁皆时俗不为,放以复古为名。琬序称所辑共二百首,连同吴复所编又三百首

  • 甲乙稗史

    十一种二卷。不著编辑者姓名。上卷收《甲申纪闻》、《燕都日记》、《孤臣纪哭》、《北事补遗》、《淮城纪事》、《嘉定乙酉纪事》、《凌义渠殉节纪略》、《扬州殉节纪略》、《史可法传附同死扬州诸公传》、《闯逆伏诛

  • 律诗定体

    一卷。清代王士祯(1634-1711)撰。生平详见《带经堂集》辞目。王士祯论诗虽主神韵,但也很重视音节与格律。《律诗定体》选录五、七言律诗各四首,字旁标平仄符号,概括地说明唐人律格。王士祯解释说:五律

  • 御定道德经注

    见福临《御注道德经》

  • 上海县志

    ①八卷。明郑洛书修,高企纂。嘉靖三年(1524)刻本。郑洛书,上海县知事。此志纂修距弘治《上海县志》仅二十年,久佚。清咸丰十年(1860),邑令刘邭膏始得嘉靖本,宝山蒋剑人为此志参校新志,作沿革官司选

  • 王司马集

    八卷。唐王建(766-?)撰。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诗人。官至太府寺丞、侍御史。鄙视营求科第,终生未举进士。贞元四、五年(778-789)至贞元十四、五年曾隐居山中十年,求仙修道。后经裴度

  • 说文校书

    四卷。清于鬯(生卒年不详)撰。于鬯字香草,南汇(今属上海市)人。于氏于经子皆有论述,统名所著书曰《香草校书》、《香草续校书》。是书系《香草校书》之末四卷。依《说文》部次随文附说,广为征引清代注释《说文

  • 别本象山文集

    六卷。宋陆九渊(1139-1192)撰。九渊生平详见《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附语》录四卷辞目,由九渊门人傅子云编。首卷为年谱,次卷为讲学语录,后四卷为诗文,末附以谥议、行状。前有万历四十三

  • 常德府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应先烈修,陈楷礼纂。应先烈,宜川人,曾任常德府知府。陈楷礼,武陵县人,举人。按常德府志,创修于明永乐年间,先后六修,尚存嘉靖十四年陈洪谟修本,其余皆失无传。清康熙九年(1670)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