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事物纪原

事物纪原

十卷。又题《事物纪原集类》。宋高承(生卒年不详)撰。明正统年间南昌简敬刊本,前有简敬作序,云:“作者佚其姓名。”但考据赵希弁《读书附志》云:“《事物纪原》十卷,高承撰,承,开封人。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云:“中兴书目作十卷,高承撰。元丰中人,凡二百十七事。今此书多十卷。且多数百事,当是后广之耳。”所以此书实出高承。也许简敬之序未加详考。现本所载凡一千七百六十五事。比陈振孙所见本又多数倍,仍作十卷,也没有项彬的序。所以,一定是后人又有增补。本来世间事,皆有其始及其发展过程,有关的记载散见于古籍之中,惜无专辑,《事物纪原》即汇此成书。全书分为天地生植、正朔历数、帝王后妃、嫔御命妇、朝廷注措、治理政体、利源调度、公式姓讳、礼祭郊祀、崇奉褒册、乐舞声歌、舆驾羽卫、旗旐采章、冠冕首饰、衣裘带服、学校贡举、经籍艺文、官爵封建、勋阶寄禄、师保辅相、法从清望、三省纲辖、持宪储闱、九寺卿少、秘殿掌贰、五监总率、环卫中贵、横行武列、东西使班、节钺帅漕、抚字长民、京邑馆阁、会府台司、库务职局、州郡方域、真坛净社、灵宇庙貌、道释科教、伎术医卜、舟车帷幄、什物器用、岁时风俗、宫室居处、城市藩御、农业陶渔、酒醴饮食、吉凶典制、博弈嬉戏、戎容兵械、战阵攻守、军伍名额、律令刑罚、布帛杂事、草木花果、虫鱼禽兽五十五部。每部又分若干事,如农业陶渔部又分田亩、耕种、陶、冶、渔、猎等二十六事。每一个事目下是引文。《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名目颇为冗碎,其所考论事始,亦间有未确。”例如引《秦本纪》,认为县的名称自秦孝公开始,而不知《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但今观此书引文已载有“楚庄王灭陈以为县,县之名县自此始”的话。此条可能后人增补,而《四库全书总目》可能据原本而写。总之,《事物纪原》虽有疏误之处,但其丰富的资料仍是可宝贵的。有宋庆元三年(1197)建安余氏刊本。明正统十二年(1447)南昌阎敬刊本,书名题《事物纪原集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海宁陈氏刊巾箱本。《四库全书》本。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惜阴轩丛书》铅印《丛书集成初编》本。此外,本书尚有删补本,如明代赵弼编的《事物纪原删定》,清代纳兰永寿编的《事物纪原补》,可相互参证。还有1989年中华书局本。

猜你喜欢

  • 香屑集

    十八卷。清黄之隽(1668-1748)撰。隽字石牧,号唐堂。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善作杂剧、传奇等。此集为作者早年所撰集。共十八卷。全书包括序一卷,诗十七卷。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序也是集唐人

  • 周易义丛

    十六卷。明叶良佩撰。良佩字敬之,台州太平(今浙江温岭)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该书用王弼本,采辑古今易说,从子夏传到元代龙仁夫,共一百七十七家。或自抒己见,则用“测日”标明,附于旧

  • 询刍录

    一卷。明陈沂(详见《维桢录》条)撰。此书取里巷相传讹谬之事,以及通俗俚语,各为疏证其出处,所以以“询刍”为名。篇帙甚短,仅十九条,千余字。有些内容可资考证之用。如“牵牛郎”条云:“小儿相牵,戏曰:‘牵

  • 古方考

    见《脉药联珠古方考》。

  • 准斋杂说

    二卷。南宋吴如愚(生卒年不详)撰。吴如愚字子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以父荫补承信郎,监福州连江商税,再调常熟,解职返归故里。嘉熙二年(1238),经丞相乔行简奏荐,改授承信郎,差充秘阁校勘。他精通

  • 段氏说文注订

    八卷。清钮树玉(1760-1827)撰。树玉字蓝田,晚年著《匪石子》,学者因称匪石先生。曾游学钱大昕门下,为钱氏所重。隐于贾,博极群书,尤精小学。著作尚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刊误》、《说文玉篇校录

  • 明珰彰瘅录

    一卷。明顾尔迈(生卒不详)撰。顾尔迈,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明珰彰瘅录》之“珰”即宦官,“彰瘅”即“彰善瘅恶”之义。该书取材《实录》、《宪章》、《中官考》诸书有关宦官之文,而详加评

  • 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

    十卷。明慎懋官(生卒年不详)撰。慎懋官,字汝学,湖州(今属浙江省)人。此书有“花木考”六卷、“鸟兽考”一卷、“珍玩考”一卷、“续考”二卷。体例芜杂,或剽取旧说,或参以己语,或标出典,或不标出典,真伪杂

  • 迦陵集

    一卷。明黎遂球(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遂球,字美周,广东番禺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主事。桂王时,赠太仆寺卿,谥忠悯,晋赠兵部尚书。乾隆时赐烈悯。该集前有西园张萱、东莞邓云霄题词以

  • 禹城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王汝汉修,张青莲纂。王汝汉,广州人,光绪末年任禹城县知县。张青莲,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奉饬各县邑,编纂乡土志。以备初级科之用,前任知县,更调频繁,未遑措意,而限期已迫。王汝汉乃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