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云庄礼记集说

云庄礼记集说

十卷。元陈澔(1261-1341)撰。浩字可大,号云庄,一号北山,江西都昌人。澔少承家学,好学博古,宋末隐居不仕,授学乡里,学者称为经师先生。是编书名取之于己号,成书于至治三年(1322),集有元以前各家《礼记》之说,却较之卫湜《礼记集说》简约易懂,益于初学者阅读。是书撰成后并未被时人所重,直至明初胡广等修《五经大全》时收于其中而大行于世。元延祐科举之制,《诗》、《易》、《书》、《春秋》皆以宋儒新说与古注疏互为参稽;只《礼记》以古注疏为据。浩之《集说》虽成于延祐之后,却不为儒者所用。因浩父大猷师从于饶鲁,鲁为黄干弟子,而干又为朱熹之婿,故《五经大全》之中《礼记》遂以其说为主,并用之于科举取士,习诵试用之间流传于世,可见其说得之以朱子余荫而盛传。浩注之浅显简便为历来《礼记》研究者莫比,然其注亦颇多不足,考证失之精当;援引资料常出于典籍之外,且多有谬误,疑为作者相撰或另有印本;说礼无据,略度数而推义理,发明之说更为罕有;以注《孝经》、《论语》之法笺释经文,少有学术价值。故虽列于学官,却时有后学者讥之。清人纳兰性德为驳正其不足撰有《礼记陈氏集说补正》一书(入《通志堂经解》中,又名《礼记集说》)。有元明刊本(前有凡例若干条,今通行本已不存),建安郑德明刊本,许氏有正德十二年刊本,嘉靖丁亥南安府六老堂刊本,嘉靖丙辰刊本,并三十卷袖珍刊本,传本有康熙十六年(1677)朱锡旗刊本,清扫叶山房刻本及光绪十年(1893)江南书局重刻本等。

猜你喜欢

  • 诸病源候论

    见《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 龟溪集

    十二卷。宋沈与求(1086-1137)撰。沈与求,字必先,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迁明州通判。上疏论执政,迁兵部员外郎。自劾以为言苟不当,不应得迁,乃除殿中侍御史。曾取古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唐代释法海(生卒年不详)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写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书亦简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或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经”的作

  • 正杨

    四卷。明陈耀文(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今属河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正杨》、《纪典稽疑》、《学林就正》、《天中记》等书。《正杨》四卷,共一百五十条,

  • 棉阳学准

    五卷。清代蓝鼎元(1680-1733)撰。蓝鼎元见《平台纪》条。此书成于雍正戊申年(1728),作者以普宁知县署理棉阳(今浙江潮阳),作此书作为训导当地学校士子而用。卷一为“同人规约”,卷二为“讲学礼

  • 荡平发逆图说

    见《平定粤匪纪略》。

  • 周易臆解

    六卷。清杨以迥撰。此书上下经各分上下,共四卷。又有图说上、图说下。其解说只限于上下经,不涉及“十翼”。一般经文后先列朱子《本义》之说,后杂录诸家解说,最后为作者自己的案语。其说如认为“周易”之“周”字

  • 古音略例

    一卷。明杨慎撰。是书取《易》、《诗》、《礼记》、《楚辞》、《老子》、《庄子》、《荀子》、《管子》等书有韵之字,标为略例,如《易》例:“日昃之离”,“离”音“罗”,与“歌”、“嗟”为韵;“并受其福”,“

  • 游浯溪记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详见《桂阳石洞记》。此记作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六月。时彭而述任湖南提学,与胡养忠同游浯溪,县令孙斌为向导。浯溪之名肇于唐元结、次山,经其品题,始闻名于世。与曾公摩崖、

  • 论语注参

    二卷。清赵良猷撰。良猷字竹坡,泾县(今安徽泾县)人。以文学列名庠序。是书参照汉注以来各家,除参考何氏《集解》、陆氏《释文》、邢叔明《疏》之外,还引用了韩李《笔解》、苏辙《论语拾遗》、朱子《集注》、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