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交城县志

交城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洪璟纂修。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出身拔贡,历任教习。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交城知县。交县山多水少,人民瘠苦。自清初兵乱。以后,田地荒殖,民不聊生。洪璟为知县,颇能廉明仁爱,教育有方,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其在任时,关心水利。重修瓦窑河的堤坝,长八十余丈,宽二丈。中间为石灰石,极为坚固。每逢夏雨时,瓦窑河不再决堤,冲坏城垣了。同时,重视教育,清出前任留存的学田,分毫不差。还增广卢川书院,添设波草堂等,政绩颇显。交城县志创自明万历十六年知县张文璧,成于万历二十三年知县周璧。康熙八年知县赵吉士续修之,全书八纲六十二目,此编在旧志基础上,删芜补缺,遂成志书。《交城县志》康熙四十八年(166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分十六类,为卷一星野,卷二舆图,卷三山水,卷四建置沿革,卷五公署,卷六学宫,卷七祠祀,卷八贡赋,卷九风俗,卷十古迹,卷十一陵墓,卷十二官政,卷十三选举,卷十四人物,卷十五至卷十八艺文。交邑本为山区,河流甚少,该志书记载山十分详细。如少阳山下注云:在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云,少阳之山,酸水出焉。今水微酸,流合文谷水,其不仅能引证古籍,而且能互相补证,十分难得。②十卷,首一卷。清夏肇庸修,许惺南纂。夏肇庸字京珊,四川射洪县人。进士出身,补用同知直隶州山西解州平陆县知县。光绪六年(1880),调署交城县知县。许惺南浙江副贡。《交城县志》自康熙洪璟续修后,又一百七十八年未有续修,夏肇庸任知县后,开始续修县志,聘许惺南主其事,光绪八年(1882)二月,始开局采访,夏肇庸自序云:“凡夫陵谷变迁,廨祠成毁,官政沿革,俗尚醇漓,以及灾祲后丁口之盈虚,积储之消长,志皆从实,书不厌详。”历六月书稿成,遂付梓。《交城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八门,分为:卷一天文门:星野,祥异;卷二舆地门:图考,山川,渠堰,古迹;卷三建置门:沿革附里甲、疆域、城乡、堡寨、桥梁附,公廨附仓库、监狱;卷四官政门:文武职官,兵制军实;卷五礼制门:学宫附经籍书院,祠祀附寺观;卷六赋役门:田赋附户口仓储,风俗附物产;卷七选举门:文武科第;卷八人物门:列传,忠烈,孝子悌弟,节孝烈妇,急公好义,学博行修,闺门庸德,熙朝人端,仙释;卷九至卷十艺文门:文,历代文,国朝文,诗,古体,近体。卷首有新序,旧序,题名,凡例和总目。此志记载资料丰富翔实,唯一不足是卷八人物志的分类,把仙释纳入人物类,显得较为混乱。

猜你喜欢

  • 蕴亭诗稿

    二卷。清金綎(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金綎字连城。先世居广东,后移居江南,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贡生。官宣城训导。金綎工诗。少年时至京城,秋天游灵佑寺。著诗有“高云不碍静,晴日自知寒

  • 易原

    ①八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南宋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历官著作佐郎、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知泉州建宁府等职,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博学善文,古今事无不研究,著有《易原》、

  • 春秋阐微纂类义统

    一卷。唐赵匡(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赵匡字伯循,天水(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经学家。曾师从著名学者萧颍士,作过殿中侍御史、淮南节度判官、洋州刺史。曾与《春秋》学者啖助讨论经义,后与陆淳等一起整理

  • 禹贡汇疏

    十五卷。明茅瑞征(详见《虞书笺》)撰。《禹贡汇疏》计有图经二卷、汇疏十二卷、附录一卷。图经部分,上卷共二十四图,皆取自郑晓《禹贡图说》;下卷亦二十四图,系瑞征个人补辑。汇疏部分,九州每州一卷,共九卷;

  • 南畿志

    六十四卷。明闻人铨修,陈沂纂。人铨字帮正,余姚人。嘉靖五年进士,授宝应知县,历官至提督南畿学政、湖广按察司副使。官宝应时,曾纂修《宝应县志》。陈沂后改名鲁南,号石亭,应天(今南京)人。正德进士,官南京

  • 扁善斋集

    三卷。清邓嘉缉撰。邓嘉缉,字熙之,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其祖父为道光间两广总督邓廷桢,其父为太仆寺卿浙江知府邓尔晋。优贡生出身,官训导。为徐州兵各道署幕客时间最久,又为云龙书院院长,晚年在

  • 古事苑

    十二卷。清邓志谟(生卒年不详)撰。邓志谟字景南。此书采录古事,裁为俪偶,编辑而成。书成于康熙二十五年。共六十篇。其注释则附于篇末。体例似仿吴淑《事类赋》。

  • 曾乐轩集

    一卷。宋张维(956-1046)撰。张维,乌程(今浙江)人,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仁宗时官卫尉寺丞。赠尚书刑部侍郎。此集为张维诗集,乃其子张先所编。张先摘取其刊所撰之诗十首,绘为《十咏图》。孙觉为之序。周

  • 补计然子

    一卷。明末清初董汉策(生卒年不详)撰。董汉策字帷儒,号芝筠,又号苏庵,康熙间举贤良方正,官道员。著有《褓文杂著》、《补计然子》、《揽胜文集》、《帚园集》等。此书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杂取《左传》

  • 中庸合注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乃剽窃《四书大全》而成,内中于饶鲁等人的论说有所征引。书前有吴澄的序,虽于篇末称为序,篇首却称总说,与序体不符,似拼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