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交泰韵

交泰韵

一卷。明吕坤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再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后召为左佥都御史,迁邢部左、右侍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上疏言国事被劾罢职。卒于家。天启初赠刑部尚书。另著《四礼疑》、《四礼约言》等。吕氏鉴于传统反切难以掌握,遂从实际口语出发,改变七音三十六母、十三门十六摄等拼切字音之法,主张“信口便是法门”,纯从唇吻制作反切。‘是编乃所立切韵简要之法,仅有序文、凡例、总目,而未及成书。然书之体要则已具括于是”(《四库全书提要》)。“未及成书”的是韵书部分,“总目”是一部韵图,成于万历癸卯(1603年)。称“交泰”是取天地相交之意,杂有理学观念,谓反切上下字“上下呼应”如天地相交。他去掉助纽字(如“经坚”等),用切合实际读音的反切上下字直接拼切。吕氏所定反切条例主要是“切字之体,二字切一声,凡平声字,二切皆以平声;上声字,二切皆上声…”他强调以同调(特别是阴、阳平)字为反切字,如“通”字本作他红切,他改作他翁切。他的反切重阴阳和分平上去入四声,上下字之间注意搭配,同韵同调的字用相同的切下字,而平声字则以入声字为切上字,入声以平声为切上字。《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法于平声之字各以阴阳相切,如‘同’字旧用徒红切,‘通’字旧用他红切,坤则以为‘他红’二字仍切‘同’字,不切‘通’字,改‘通’字为他翁切。又上去二声各以本声为母,如‘宠’字用楚陇切,‘送’字用素瓮切之类。平入二声则互相为母,如‘空’字用酷翁切,‘酷’字用空屋切之类。”吕氏分二十一个韵类,所依据的是当时的实际口语。入声韵配阳声韵。吕氏说有九韵四声齐备,十二韵仅有三声,如是则共有七十二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斥其“分部纯用河南土音,并盐于先,并侵于真,并覃于山,支微齐佳灰五部俱割裂分隶,则太趋简易。”分声调为平上去入,平声隐含阴阳两类。韵图以韵类为纲,一韵之内再分为阴阳。每图纵列平上去入四声,每字之下注明反切,一类字之后列“外附”,收录来自外韵的字;列“内附”,收录认为本属同类的字。吕氏云:“本韵不叶而寄于他韵之末者,谓之外附;本身不叶而寄居本韵之末者,谓之内附。”《交泰韵》语音系统的基础是“中原雅音”,即当时河洛一带的语音。吕氏说:“余所收以中原雅音为主。”“河洛不南不北,当天地之中,为声气之萃。我朝《正韵》,皆取裁焉。”这种“中原之音”是明代共同语的正音(雅音),是官方语音。吕氏云:“高庙(明太祖)召诸臣而命之云: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须以中原雅音为定……万历中,余侍玉墀,见对仗奏读、天语传宣,皆中原雅音。”《交泰韵》有《吕新吾全集》本。

猜你喜欢

  • 尺牍隽言

    十二卷。明陈臣忠(约1619前后在世)编。陈臣忠字景周,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此书摘录古人书牍,自周、秦迄于宋、元。有所点评,并以朱墨版刊行。《四库全

  • 易章句

    ① 一卷。东汉刘表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官至镇南将军。《后汉书》有传。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荀勖《中经簿》,刘表《易注》为十卷。《七录》以为九卷,录一卷。陆

  • 刘贵阳经说

    一卷。清刘书年撰。书年字仙石,河北献县人。此书共三十六条。其中如“献犧”一条,谓犧尊为牛形,角尊则为象形。犧音羲,献音宪,各读其本字,其义自明。司尊彝变犧为献者,朝践乃始献之礼。由于祀事始于献,故曰献

  • 丹溪心法

    五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明程充(生卒年不详)校订。程充,字用光,号复春居士,明成化间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此书实为朱震亨弟子戴原礼根据朱氏所述及其有关学术观点编辑而成。明成化中又经程充参

  • 满汉合书

    一卷。此为清初翻刻前明坊本《增补万宝全书》第三卷之一种。《万宝全书》没有著撰人姓名,也不知撰于何时。据书中官秩门所载为明代制度,其太常所属,止于景陵祠祭署,可能为明初宣德以后之书。其第三卷,《满汉合书

  • 武穆王演义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双树轩诗抄

    一卷。清僧湛性(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湛性俗姓徐氏,一名湛汍,字药根,又曰药庵,丹徒(今江苏省镇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居扬州之祇园庵。湛性工诗,宗法王士祯,惟沿溯王士祯唐诗十选之中,故结体修洁,时

  • 祐山杂说

    一卷。明冯汝弼(约1545年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历官工科给事中、潜山县丞等。著有《祐山文集》、《诗集》和本书。《祐山杂说》一书自记生平琐事。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书末载种

  • 王文端奏疏

    四卷。王家屏撰。王家屏(1536-1603),明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号对南。隆庆戊辰(1568)进士。万历(1573-1620)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1584),以吏部左侍郎兼

  • 脉表诊病论

    一卷。英国散特生(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主要论述脉表之用处、心等数种病之根源。此书以前,法国医士马利曾编制脉表,用来观察人身血脉清浊虚实诸象,故散特生著此书以明马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