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今古学考

今古学考

二卷。廖平撰。有《尚书今文新义》一卷,详见“《尚书今文新义》条”。《今古学考》是廖平治经学的奠基之作。廖氏经学六变之初,始于《今古学考》,因此该书持论最为平正。全书大旨以《礼记·王制》一篇为根据,主《王制》孔子者为今学,主《周礼》周公者为古学。提出用礼制判别经学中今古文学的方法,以为《周礼》是古文经学家的礼制纲领,《礼记·王制》是今文经学家的礼制纲领。古学从周,是旧制;今学改制,是理想。根据这一判别,将今古文经师传注详加考订。其言曰:“孔子初年问礼,有从周之言,是尊王命畏大人之意也。至于晚年,哀道不行,不得不假手自行其意,以挽毙补偏,于是以心所欲为者,书之《王制》,寓之《春秋》,所谓因革继周者也。后来传经弟子,因为孔子手订之文,专学此派,同祖《王制》。盖孔子一人之言,前后不同。从周为孔子少壮之学,因革为孔子晚年之意。”廖平主张以礼制分今古,不以文字分今古,是一种独特之见,发前人所未发。既明今古学之大纲,又进而剖析今古学之内容,从表、里两个方面晓然于今古之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尊经书局光绪十二年(1923)刊刻版、《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通书问

    一卷。元何中(见《通鉴纲目测海》)撰。朱熹曾谓周敦颐《通书》乃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注《通书》者皆比附于太极阴阳五行。何中认为,二书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

  • 储光羲诗

    五卷。唐储光羲(707-762)撰。储光羲,兖州(今山东兖州)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726)举进士及第。天宝九年(750)为监察御史。安禄山入长安,被授予伪职。两京收复后,被系入狱

  • 九经说

    十七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学者称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散官主事,历官兵部主事、礼部、刑部郎中、记名御史

  • 鹤泉文钞

    二卷。清戚学标(生卒年不详。)撰。戚学标字翰芳,号鹤泉,安徽太平(今黄山)人。少年从师齐召南,称高足。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因性格耿直,每与上司不合,被罢官。后改任宁波府教授,

  • 序卦分宫图

    一卷。清辛本棨、王殿黻合撰。辛本棨字戟臣,蓬莱人。王殿黻字子佩,福山人。此书目的在于阐发邵子三十六宫的学说。邵氏认为先天八卦相错为后天序卦纲领。后天八卦相错为序卦之根。于是将上下经各分为三宫,共六宫,

  • 桴庵集

    四卷。清薛所蕴(1600-1667)撰。薛所蕴生平详见《澹友轩文集》(辞目)。《桴庵集》凡四卷为薛所蕴诗集。乃其子薛奋生等所编录。刊于顺治癸巳年(1653),有其门人彭志古跋,称其诗创辟似王建,蕴籍似

  • 尚志居读书记

    四卷。清杨德亨(1805-1876)撰。杨德亨字仲乾,地州(今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人。恩贡生,候选教谕。后曾国藩闻其贤,屡招致之。遂上书曾氏,谓当以整顿学术为拨乱反治之本。有《尚志居集》、《补遗》等。

  • 云台山志

    十八卷。清谢元淮撰。谢元淮,字默卿,湖北松滋人。云台山在江苏海州东北四十里,又名郁州山、都州山、苍梧山。其山清幽秀丽,且地处江北要枢,为淮之重镇。《云台山志》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共十八卷。卷首

  • 群经剩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作者因为开始打算续《群经平议》,久未成书,故题曰“群经剩义。”其中,谓《周礼·人》“掌金玉锡石”,当作“掌金锡玉石”,引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锡竹箭,雍州其利玉石”为证

  • 牧潜集

    七卷。元释圆至(1256-1298)撰。圆至字牧潜,号天隐。高安(今属江西)人。“至元以来,遍历荆襄吴越,禅理外颇能读书,又刻意为方丈,笔力崭然,多可观者。”(《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