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今文尚书经说考

今文尚书经说考

三十二卷。清陈乔枞撰。陈乔枞(1809-1869年)字朴园,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清代经学家,陈寿祺之子。道光五年举人,官至江西临江、抚州知府。陈乔枞传其父亲辑佚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皮锡瑞《书经通论》称陈乔枞的这部《今文尚书经说考》博采古说,有功于今文。只是其书颇似长编,搜罗多而断制少,又必引郑玄为将伯,误执古文说为今文说,以致反疑伏生违弃初祖,如文王受命、周公避居之事,陈乔枞皆诋诬伏生老耄,记忆不全。可见此书也有未能尽善者。皮氏的评价较为中肯、准确,所言确能概括此书特点。此书卷首有《叙录》一篇,详细地记载了汉代传授《今文尚书》的诸儒的情况,不过其中舛误不少。如《汉书·鲍宣传》只称鲍宣好学明经;《龚舍传》只称龚舍以《鲁诗》教授,并没有说他们传《尚书》的事。《后汉书》也没有黄琼、黄琬受《尚书》之事。甚至于因为杨彪少传家学,就认为其子杨修亦然;荀爽曾作《尚书正经》,就认为其子荀悦、荀彧也治《尚书》,皆陈乔枞臆测之,无甚根据。但此书资料宏博,经说亦多可观,在《尚书》研究中,此书之学术价值亦不为菲。本书有家刻本。

猜你喜欢

  • 九州山水考

    三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九州山水考》将《禹贡》篇所涉及到的山水等加以分类,并以类相从。共分山四十三座,其中正导的二十七座,杂见的十六座;水四十二条,其中正导的九条,杂见的三十三条;又附

  • 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五种

    十九卷。清万斯大(1637-1683)撰。万斯大字充宗,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是黄宗羲誉之为“浙东门风之雄,莫过万氏”的万泰第六子,万斯同之兄。沉酣经学,穷日夜、忘寝食者十余年

  • 求野录

    一卷。原题客溪樵隐编,即明邓凯(详见《也是录》)撰。《求野录》记永历覆亡时事,自永历十二年(1658年)起,迄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首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人事,既而述永

  • 承德县志书

    二卷。清金正元增修,张子瀛、闻鹏龄增纂。金正元,宣统二年(1910)请补开通县知县,署承德县知县。张子瀛,留奉补用县丞。闻鹏龄,候选巡检附生。承德县,即今辽宁沈阳市,清康熙三年(1664)置。向来无志

  • 南斋摘稿

    十卷。明魏骥(1373-1471)撰。魏骥,字仲房,号南斋,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永乐三年(1405)举人,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召参与修《永乐大典》,后擢太常寺卿。明正统中迁吏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吏部

  • 元相臣传

    十二卷。明魏显国撰。显国情况见《历代相臣传》条。该书主要记元一代宰相之事迹,自耶律楚材至布延巴哈,共26人,各自为传,全抄《元史》原文,且前后凌乱倒置、脱误者甚多,故该书价值不大。

  • 皋轩文编

    一卷。清李光坡(1651-1733)撰。详见《周礼述注》。此集共收文二十篇,均为发挥性理、阐明经义之作。持论皆有所依,其论学主程朱理学,论理则以郑氏为主,论易则宗邵子,而兼取扬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

  • 刘舍人遗集

    四卷。清刘子雄(1857-1889)撰。刘子雄,字健卿,德阳(今属四川省)人,光绪优贡,举人,授内阁中书舍人。曾就读于王闿运门下。颇得张之洞的赏识,著有《刘舍人遗集》。是集为刘子雄诗文别集,凡四卷,卷

  • 峡云阁存草

    七卷。《后存草》七卷。明魏浚(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魏浚著有《易义古象通》,已著录。其诗本四十卷,

  • 琼林雅韵

    一卷。明朱权撰。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自号臞仙,别号涵虚子,又号丹丘先生、大明奇士。封宁献王,初封大宁,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长于戏曲理论,尤精音律。另著有《太和正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