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仓颉篇

仓颉篇

二卷。近人龙璋辑。《说文解字叙》云:七国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据此可知,李斯所作的《仓颉篇》,乃是秦时省改大篆为小篆用以统一文字的三种范本之一。汉兴,闾里塾师合三者为一,改小篆为隶书,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统称《仓颉篇》,用作儿童识字课本,一直流行到东汉末年。至晋,仍被保存在《三仓》中,唐以后则完全亡佚。故近三百年来小学家无不以搜辑《仓颉篇》为当务之急,清代的孙星衍、任大椿、马国翰、陶方琦、顾震福等均有所得,辑而成编。是编为龙氏从《玉篇》、《一切经音义》、《文选李善注》诸书辑录出的,吸收了前人的长处,校订了前人的讹误,可谓后来居上。是书见于龙氏《小学搜佚》(上编)。本世纪以来,各地考古发现许多汉简,时有《仓颉篇》。有一支简为首章前一部分,凡四十字:“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风诵,昼夜勿置。苟辑成史,计会辨治。超等轶群,出元别异。”由此可知:《仓颉篇》原是四言成句,二句一韵,内容夹叙夹议,与《急就篇》性质相似。现在颇有必要根据这些考古资料,在前人的七个辑本的基础上,采长补短,把《三仓》及其注解分开,作出一个更好的辑本。

猜你喜欢

  • 粤游草

    一卷。清曹溶(1613-1685)撰。曹溶,字洁躬,号秋岳、金陀老圃。秀水(今浙江永嘉)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御史。顺治三年(1646)革职。顺治十一年起官太常寺少卿、户部右侍郎、广东布政

  • 顾曲杂言

    一卷。明沈德符(1578-1642)撰。沈德符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精音律,熟谙掌故。所著《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论诗宗尚皮日休、陆龟蒙和陆游。有《清权堂集》、

  • 大隐集

    十卷。宋李正民(约1127年前后在世)撰。李政民,字方叔,扬州(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二年(1112)进士。高宗时,为中书舍人,曾奉使通问隆祐太后。后守陈州,金人掳之北行。绍兴十二年(11

  • 二程遗书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宋二程门人所撰。二程,即宋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字伯谆;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为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出身于中等官僚家庭。他们的父亲程珦历任大理寺

  • 释天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尚著《谈天正义》、《大学节训》、《中庸节训》、《纪年考》、《周官类考》、《考工记考》、《考工图》、《群经释地》、《古史释地》、《诸子释地》等。是编与《尔雅

  • 益阳县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姚念杨等修,赵裴哲纂。姚念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益阳县知县。赵裴哲,益阳县人,候选教谕。《益阳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十二门。一,舆地志,为目七

  • 诗传纂义

    明倪复撰。复字汝新,鄞县(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少力学,读书以程朱为归,尤邃钟律。著有《易系辞解》、《钟律通考》、《壶斋问答》、《观古录》、《诗传纂义》等。是编不载经文,惟于有所发明者,标其篇名

  • 左传杜林合注

    五十卷。明王道祐、赵如源合编。王道祐、赵如源皆明末人,生平不详。此书是合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与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二书而成。杜预《集解》己见前。林尧叟字唐翁,宋人,生平不详。杜氏《集解》号为精密

  • 琏川诗集

    八卷。明施峻撰。施峻字平叔,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除南刑部主事,历郎中,后为青州府知府。是集为嘉靖年间刻本,共八卷。前有顾应详序,嘉靖三十五年(1556)徐献忠

  • 浚河事例

    一卷。清盛沅撰。盛沅,官至户部侍郎。此书为其候补之时所成。光绪刻本。共一卷,取《宋史河渠志》、《明神宗实录》、《治河方略》、《河渠纪闻》诸书之论黄河浚治事务者,摘而录之。于沿流筑防、费用多寡及行河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