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先易八卷图考

仪礼先易八卷图考

一卷。清曾家模撰。生卒年不详。家模字资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市)人。《湖南通志人物志》称其家贫好学,靠授徒维持生计。著有《仪礼先易》、《古今图考》、《春秋述朱》和《左传塾抄》等。其《古今图考》尤为精核。其《春秋著朱》,郡守柳迈祖为之作序,认为其集朱子之成,足以辅翊经传。又著有《字母名义》、《诗学启蒙》和《谱法》等书,现今只有《春秋述朱》有刊本谈到:“《宝庆府志》,载柳迈祖,嘉庆中知宝庆府,尝行部至武冈。”则家模与迈祖处于同一时代,应当也是嘉庆间人。是书以为《仪礼》古奥难通,因此,择取经文,节为句读,又旁采郑康成注、贾公彦疏及诸儒之说,参以己意,作成集注。著者没有吹毛索垢、百计求胜之心,虽然书中间或有与旧说不合之处,但那不过是所见不同,各自抒其心得而已,这与矫激以争名者完全不同。书后有自序称:“余既成《仪礼先易》,既又重加订正。今长子和燮校订至《士丧礼》,而余目盲矣,未几而和燮又亡矣。兀兀荒村,乃取生平所著诸书,勉强续成,因补注《士虞礼》以下四篇,更为《图考》一卷,口授幼子抄录成稿。”又称稿经十易,岁历三稔而始成书。可见,其对于是经,用心勤挚。大概其自少年至老年,硁硁穷经,对礼有很深造诣,因而其疏解简明,可使学者免除难读之患。读《仪礼》者,必须首先通晓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才能不失其方,因而,李如圭《仪礼集释》和朱子《仪礼经传通解》皆特出《释官》一篇来总契大纲,使众目皆有所丽。家模晚年犹口授幼子,又作成《图考》一卷,可谓知所当务,在后世说礼之家,仍然不失为根据之学。本书有稿本。

猜你喜欢

  • 响泉集

    二十八卷。清顾光旭(1731-1797)撰。顾光旭,字华阳,号晴沙。江苏无锡人。乾隆进士,官至甘肃凉州道。顾光旭善书,能诗文。有《梁溪诗钞》、《响泉集》。此集共二十八卷。其中,卷一为《泉上小稿》、收古

  • 西郊笑端集

    二卷。明董纪撰。董纪,字良史,又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贤良方正,廷试对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集为《西郊笑端集》凡二卷。然其

  • 瓮芳录

    一卷。清末高德泰(生卒年不详)编辑。该书记高熊举一门事迹。熊举字谓川,江苏江字人,业贾,认赈捐,议叙从九品衔。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天国军围江宁,熊举集乡勇守御,城破,熊举移巨瓮于庭,贮满水

  • 重编王肯堂笺释图注

    三十一卷。清顾鼎编。顾鼎,江苏娄县人。为清初研究刑律的云游幕僚。王肯堂,明万历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郎中,后任福建参政。是书先为王肯堂根据《明律》所作笺注:他集诸家之说,舍短取长,详为注释,并订正坊间私刻

  • 说文字原考略

    六卷。清吴照辑。参见《说文偏旁考》。是编辑于《说文偏旁考》后。卷首有段玉裁序、王鸣盛序及吴氏自序。卷一录《说文》、《玉篇》、释梦英之偏旁,附以张有《复古编》之“笔迹小异字”。卷二录《汗简》、《六书字原

  • 珂雪词

    二卷。清曹贞吉(1634-1698)撰。曹贞吉字升阶,又字升六,号实庵,安丘(今属山东)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礼部郎中。曹贞吉曾著有《珂雪诗》,本书则系词集。上卷收词一百三十四首,下卷一百

  • 海钓遗风集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

  • 东南水利略

    六卷。清凌介禧撰。凌介禧,原名杏洙,字少茗,吴兴人。素有文行,究心于水学。条议水利数万言,为救荒之策。光绪九年(1883)春夏间,霪霖为灾,凌介禧与王凤生溯源讨委,遍阅杭嘉湖水道,斟酌事宜,而辑成此书

  • 凤池园集

    十六卷。清顾汧(1646-1712)撰。顾汧字伊在,号芝岩,北京大兴人。幼勤学能文,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河南巡抚等职。后因事落职,又起用为礼部侍郎,再降为大理

  • 平谷县志

    三卷。清任在陛原修,李柱明纂,项景倩续修,朱克阅再续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嵩县举人朱克阅任平谷知县,四十二年(1777),设局修志,以雍正六年(1728)任在陛旧志、项景倩续修为底本,继而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