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

六卷。宋庞安时(1042-?)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游,而医名甚著,倾倒淮南。庞安时曾撰有《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此三书均已失传,唯存《伤寒总病论》一书。此书成于元符三年(1100),有黄庭坚序、苏轼回帖各一。卷一首列叙论一篇,阐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认为治伤寒主要应从病因入手,并结合体质、地理、气候等进行探讨;然后阐述六经诸证。卷二阐述汗、下、水、吐、灸、火、温等疗法适应与禁忌诸证。卷三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及痓、湿、暍等伤寒杂证。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证。卷五论天行温病诸证及小儿伤寒证等。卷六为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刺法,伤寒、热病、温病死生候,差后禁忌等,并解仲景脉说、解华佗内外实说、辨论、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书中内容不仅限于伤寒,还论及温病,又及内、妇、儿科诸证。有论有方,随证施治。书中特别将颇具流行性、传染性的温病与一般广义的伤寒加以区别,主张二病分治。此书对温毒五大证的治法遣方富有特色,为后世所重。此书博采传统典籍精华,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发挥,实为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后附《伤寒论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均为庞安时门人董炳编。有黄丕烈藏宋刊本,清道光三年(1823)黄丕烈士礼居仿宋刊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点校本。

猜你喜欢

  • 近体乐府

    一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授徽州司户参军,淳熙年间累官至右丞相。有《玉堂杂记》,已著录。此编共

  • 劬庵文稿

    四卷。清罗正钧(约1900前后在世)撰。罗正钧字顺循,晚号劬庵,湖南乡泽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历官直隶抚宁、定兴、清宛县知县,天津保定府知府,山东提学使。著有《劬庵官书拾存》、《船山师友记》

  • 四书朱子语类摘抄

    三十八卷。清张履祥(1611一1674)、吕留良(1629-1683)编辑。张履祥字考夫,号念芝,又号杨园,浙江桐乡人。清思想家,农学家,著有《读易笔记》、《读史偶记》等。吕留良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

  • 编珠

    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生卒年不详)编撰。《编珠》一书《隋志》、《唐志》里均无记载。《宋志》才开始著录,但无传本。清康熙年间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奉旨检阅内库书籍,在废纸堆中发现其书的一卷

  • 左氏始末

    十二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以抗倭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识渊博,人称“荆川先生”。著有《武编》、《荆

  • 急就章

    见《急就篇》。

  • 竹友集

    十卷。宋谢(约1019前后在世)撰。谢字幼槃,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谢逸之从弟,亦属“江西诗派”诗人。一生不仕,以布衣终其身。吕本中称“逸诗如康乐,诗似玄晖”。王士祯称其诗“清逸可喜”,尤

  • 乡党图考

    十卷。清江永撰。江永事详《周礼疑义举要》。此书是江永以经传考证《论语·乡党篇》制度名物的礼学研究专著。江永之学远承朱熹“格物”遗教,意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成礼乐之完书,虽被指为僭妄也在所不辞。他在自序

  • 晋安帝阳秋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 小楼吟稿

    一卷。清谢方端撰。谢方端,字小楼,生卒年不详。广东阳春人,谢仲埙之女,贡生刘宗衍之妻。此书有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重刊本。荔阴书屋有藏版,前有李调元原序,姜自驹刻书序,冯敏昌撰作者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