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直解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讲学,锡驹宗旨与其相同。此书即为张氏在张卿子“尊王赞成”和张志聪“汇节分章”影响下结合自己的学术见解撰成。此书在编次体例上不录王叔和序例,而悉依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之例,先脉后证,以辨脉、平脉两篇列于六经病证之前,此与张志聪稍异。霍乱、痉湿暍及汗吐下等诸证又附于六经病证之后。注解多依张志聪之说。张志聪因荟萃群言,故曰《伤寒论集注》,张氏加以条贯,故曰《伤寒论直解》。张志聪于《素问》、《灵枢》、《伤寒》、《金匮》均有注,高世栻因之作《素问》、《灵枢》、《金匮》之“直解”,唯缺《伤寒》之“直解”,故此书尽可补张志聪之未尽之意。张氏所论比张志聪更为简当明晰。认为王叔和序例虽引《素问·热论》内容,但其意漫无发明,主张删去。认为“传经乃伤寒之大关键,传经不明,虽熟读是书无益。”故参照诸家之说论述了人体正气运行的规律,于太阳之首反复言之。又认为仲景之书文意往往在字句之外,必百般思想方可得其意旨。《伤寒论》虽论伤寒,却为治百病之全书,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血气、阴阳、水火、寒热、虚实之理,从诸多方面注释条文。对“紧要疑似之证,俱引经证论”。张氏重气化学说,融会《内经》理论,阐扬仲景奥义,对理解经义并联系实际,颇有益处。此书多张氏临证体会,对后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舍堂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福州醉经阁刊本。

猜你喜欢

  • 续方言疏证

    二卷。清沈龄撰。龄字与九,江苏江都县人。监生。是编刘岳云跋云:凡一义而有数文,一物而有数名,大半由于方言。方言之不同尤多由于方音,五方气禀有刚柔清浊之殊,因之言语有缓气、急气、缓舌、急舌、长言、短言、

  • 汉书音义

    三卷。隋萧该撰。清朝臧镛堂辑。萧该,兰陵人,梁时鄱阳王萧恢的孙子,少年封侯,后来梁荆州失陷,到长安,拜国子博士。《隋书·儒林传》有记载。臧镛堂又名臧庸,字在东,号西成,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六年卒,享年四

  •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

  • 六乐说

    无卷数。明刘绩(见《三礼图说》)撰。该书前有自序,说蔡元定之《律吕新书》错误很多,因为他以古义考求已失传的乐器,以古器推求未言于乐义,所以作此书。然而是书执论偏激,多有疏漏。如书中讲七音在汉以前只谓之

  • 称人心

    二卷。清陈二白(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二白字于令,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剧与《风流配》情节大体相同,但剧中人物姓名、诗词各异。可能当时传闻其事,编导者各编演一剧。写宰相卫廷谟

  • 禹贡山水清音

    一卷。明刘椿撰。此书用“泣颜回”等套曲来分述经文,从“冀州”始,到“导水”而止,共七出。此书没有述及疆域和田赋,因为作者另外还作有“疆域歌”、“田赋诀”。书中导山导水特别详明,于山则别其方向,于水则记

  • 文起堂集

    十卷。明张献翼(?-1601)撰。其生卒里籍详见《纨绮集》。是集凡十卷。其中赋一卷,诗六卷,杂文三卷。其诗文多参以俳偶。张献翼虽与李攀龙笔札往还,而与皇甫涛则尤契。《四库全书总目》则称“其含咀魏、晋,

  • 诗经小学

    四卷。清段玉裁(详见《所订毛诗故训传》)撰。是书精善处悉经陈奂采入所著《诗毛氏传疏》中,但亦有未达者。如谓“螓首蛾眉”,《毛传》脱“蛾眉,好貌”四字,则臧庸《拜经楼日记》已议其非。又谓“陟岵”,岵有阳

  • 尧山堂偶隽

    七卷。明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尧山堂外记》。此集共七卷。皆取前人比偶之文,自六朝迄宋、元,凡制诰、笺表、赋序、启札中名隽之句,及寻常应对俳语,次而录之。《四库全

  • 华严经义记

    一卷。北齐释惠光(生卒约六世纪)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今河北省定县)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