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唐元竑(1590-1647)撰。元竑,字远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明亡,不食死,论者以首阳饿夫比之。著有《杜诗捃》等。是书为唐氏读《杜诗》时所作札记。唐氏所阅为
三十六卷。清潘永因(生卒年不详)编。潘永因字大生,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著有《读史津逮》。《宋稗类抄》是潘永因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以宋人诗话说部分类纂辑,分五十九门,末附《搜遗》一卷,以补诸门不
不分卷。清沈光瑀修,杨永宁纂。沈光瑀字念劬,浙江宁波人,顺治十二年(1655)举人、康熙九年(1670)任闻喜县知县。《闻喜县志续编》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不分卷,计所续者,二十五类,分为:
十一卷。清王太岳(1722-1785)撰。王太岳,字基平,号芥子。河北定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甘肃平庆道、西安督粮道、湖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四十二年(1777)命在四库全书馆
十六卷。清张德容撰。张德容,字松坪。衢州(今属浙江省)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湖南岳州府知府。刘喜海所藏金石,散归张德容者最多。张氏仿牛运震《金石图》的体例,自周、秦至南朝金石为一编,皆一一
二卷。意大利利类思(1606-1628)纂译。利类思,意大利传教士,1637年来华,译有《超性学要》等书。清初康熙年间,朝廷统治者仍沉缅于关外的马背生活,养鹰放鹞,驰骋狩猎,视为故常。当时清圣祖玄烨(
三卷。刘次源(详见《大学发微》)撰。是书首有自序,次以《中庸》经说分篇释例。自“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一篇,是说《中庸》经。“仲尼曰‘君子中庸’”至“虽柔必强”为一篇,系就《中庸》的凡例,分段申
三卷。宋郑樵撰。郑樵(1104-1162)字渔仲;居夹漈山中,因号夹漈山人,学者称夹漈先生;又号西溪逸民。新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南宋史学家、训诂学家。初隐居力学,凡三十余年。绍兴间以荐召对,授
不分卷。不著撰者姓氏。是书搜集《诗传》、《诗序》、朱熹《集传》三家之说,略附已意绎释诗旨。每页分上下两格。下格为经文注疏,首列《诗传》、《诗序》,次录经文,以《集传》疏解各章之诗柄音切,分别夹注于经文
一百三十卷。清陆增祥编著。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号莘农,江苏太仓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历官湖南长、靖道,有政绩。他广泛搜集石刻和其他器物铭文,以毕生的精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