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何子清先生遗文

何子清先生遗文

二卷。《附录》一卷。清何忠万(?-1880)撰。何忠万字子清,上元县(今江苏江宁)人。何忠万事亲孝,尝刲股和药,以疗母疾。然亦耆古绩学。与顺天府乡试后,侍父陕安道,署中佑治军书巡抚刘蓉重其才,力荐朝廷。寻以大挑知县,旋改就教职,选宿迁教谕。忠万早岁及悔翁先生之门,经指授,下笔有榘矱。是书共二卷,卷上辑《答陶作舟书》、《别伯仲两从兄书》等二十一篇;卷下辑《与钟吾书院生童论文》、《查宿邑仁三图灾民章程》等十二篇。《附录》辑《全椒薛时雨慰农》、《哀二士文——仁和谭献仲修》等十九篇。何忠万之遗文,区区文辞,自表襮者。然其文根底深厚,畅发胸中所欲言,文如其人。此书传世者有清光绪壬午岁(1882)翁氏恕古阁刻本。

猜你喜欢

  • 寒支初集

    十卷。《二集》四卷。《岁纪》一卷。清李世熊(1602-1686)撰。世熊,字元仲,号愧庵,自号寒支道人。福建宁化人。唐王时,黄道周等以“尚志博学”荐,征拜翰林博士。世熊不就。清兵入闽后,序应岁贡,辞不

  • 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根?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 田居乙记

    四卷。明方大镇(详见《荷薪义》条)撰。此书是方大镇家居读书时所作,书首自序中说:遇有赏心,辄乙其处,命儿子录之,姑名“乙记”。此书共四卷,分四门,一为潜见,下又分记学、记仕二个子目;二为筌宰,下又分记

  • 粤中偶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华复蠡撰。华复蠡,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月不详。明末曾官广东临高县知县,罢官后流寓两粤。《粤中偶记》即记其居粤时事。书中首述顺治元年(1644)其抵临高任,遇黎民变乱破城,遂遭罢官,旋抵肇

  •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

  • 省庵法师语录

    二卷。清释宝贤(?-1729)编。宝贤为清鄮山阿育王寺沙门,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省庵法师”即是指释宝贤。宝贤少年甘蔬食,厌酒肉。后接触佛经,感念心净。梦观阿育王塔,发下供养

  • 拈花笑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写妻妾争宠之事,实是一出闹剧,但用词多采俚俗之语,虽是韵文,几与口语无别。怒骂攻讦,颇肖泼妇,确是其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本书存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

  • 歧路灯

    清李海观(1707-1790)撰。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河南宝丰县人。他出身于农村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三十岁时中乾隆元年恩科举人。但在中举之后,科名上并不顺利,从三十岁到四十岁共逢三次会试,皆落第,继

  • 湫漻斋丛书

    十种,十二卷。清陈准编。陈准字绳夫,江西瑞安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均为金石目录学著作,共十种:清孙从添《上善堂书目》一卷、清丁麟年《日照丁氏藏器目》一卷、清刘喜海《长安获古编》一卷、清胡琨《泥封印古

  • 华阳国志校勘记

    不分卷。清顾观光撰。(作者籍贯见前《吴越春秋校勘记》条。)《华阳国志》为晋人常璩所撰,始于远古,终于东晋咸康五年(339)。该书在流传之中多有佚失,南宋李予以补缀窜易,但所刻版本今世亦不传,仅存影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