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先圣大训

先圣大训

六卷。南宋杨简(1141-1125)撰。杨简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著作佐郎、兵部郎官、将作少监、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与袁燮、舒璘、沈焕、并称“甬上四先生”。著有《慈湖遗书》、《慈湖寺传》、《杨氏易传》等。此书搜辑《论语》、《孝经》、《诗经》、《易经》、《春秋》以外的孔子遗言,排比成五十五篇,而各为其作注解。钱时撰杨简《行状》,称其家食者十四载,筑室于德润湖之上,更名慈湖。始取先圣大训间见诸杂说中者,刊伪别诬,萃成六卷,而为其作注解,即指经书而言。他曾师事陆九渊,折服本心之学,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宇宙的变化过程,就是心的变化过程。心皆虚明无体,广大无际,天地范围于其中,四时运行于其中,万物发育于其中,事生于其中。人心本为善,皆可以成为尧舜。所以有恶是“意”的干扰。因人心本明,意动而昏。所以修养方法只能是“毋意”,即使心保持寂然不动的“明镜”状态。嘉定三年(1210),他面试对策,称舜曰:“道心明,心即道。”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曰:“仁,人心也。”(《四库全书·先圣大训提要》)其立言宗旨,已开新会、余姚之学派。他实践陆九渊“六经注我”的思想,利用注疏儒学经典发挥“心学”的观点。故所注此书,也是借以抒发“心学”,阐述自己的“心学”观点。如书中注认为,心本清明无滓,因为物有迁而动,故流入于恶,恶非清明性中的本有之物。今善心兴起,则其非本有之恶自然消止。因为以注来阐发自己的学术思想,所以不免时有牵附。但是自秦汉以来,百家诡激之谈,纬候怪诞之说,无一不依托孔子之言为重,庞杂无稽,鱼目混珠,加之学者爱博嗜奇,不能一一决择。此书却能削除伪妄,而取其精纯,刊落琐屑,而存其正大。其间字句异同,文义舛互,杨简皆能给予参订斟酌,归于一是。《四库全书总目》称“求洙泗之遗文者,固当以是为骊渊矣。”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四库全书》本及清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真主灵性理证

    二卷。意大利卫匡国(?-1661)撰。卫匡国字济泰,耶稣会士,崇祯十六年(1643)入中国,除回罗马一次为耶稣会在仪式问题上作辩护以抗多米尼古人外,大部分时间在中国传教。清初他从杭州北行抵长城而止,所

  • 墨子集解

    无卷数附属一卷。清末张纯一(生卒年不详)撰。纯一,汉阳人。从民国八年(1919)研究此书,达十七年之久,终日覃思,废寝忘食。他辨古字声形之转变,稽故书记载之异同,正伪补脱,颇得真诠。因此,《墨子集解》

  • 尊水园集略

    十二卷。清卢世(1588-1653)撰。卢世字德水,别号紫房,山东德州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户部主事。补礼部,旋改御史,巡视漕运。入清,即家拜御史,征诣京师,托病辞官,卜居平原,自号南村病

  • 周易明报

    三卷。清陈懋侯著。陈懋侯字伯双,福建闽县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作者认为《周易》是用来判断不同时间形势下的得失对错之书,故作者引申其义,取《系辞》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得失之

  • 元风雅

    见《元朝野诗集》。

  • 临川答问

    一卷。清李联秀撰,刘寿曾(?-1876)录。联秀,字少湖,江西临川人,道光乙巳年(1845)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有《好云楼文集》。同治乙丑年(1865),曾国藩延掌钟山书院,刘寿曾是年于书院毕业。他将

  • 明世学山

    四十一种,五十一卷。明郑梓编辑。郑梓字野洲,明中叶嘉靖时江苏武进(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其人曾受学于名儒唐顺之,为光扬百家之言而编辑《明世学山》五十种,丛书荟萃上自洪武、下至嘉庆近二百年间贤士大夫

  • 古今画品

    见《古画品录》。

  • 湖上青山集

    一卷。清陈时撰。陈时,钱塘(今杭州)人。《湖上青山集》武堂本。共一卷。兹篇实为山川题咏集。其将与西湖相连属之山,共一百二十六座,各系一诗,并附短序。诗为五言六句,大多劲拔有力,可称佳作。其序则于昔人传

  • 春秋中国夷狄辨

    三卷。清徐勤撰。徐勤字君勉,三水(今广东三水)人。曾从学于康有为,治《春秋》经世之学,尤致力于公羊家之说。该书分三篇,每篇为一卷,分别为:《中国而夷狄之》第一,《夷狄而中国之》第二,《中国夷狄进退微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