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旧义

六书旧义

一卷。近代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专治今文。其学多变,好立新说,不拘古训。著作尚有《穀梁疏证》、《公羊解诂》、《诗经经释》、《楚辞新解》等。部分著作汇刻为《四益馆丛书》,后又增刻为《六译馆丛书》。此书本班固四象之说,就其形事意声四字而论曰:“造字之序,始‘形’,次‘事’,次‘意’,次‘声’,四门而止。最初造字,只好作画,‘象形’在先,象形皆实字。有物即有‘事’,故于象形外,别出‘象事’一门,象事在半虚半实之间。至‘象意’则全为虚字,但有其‘意’,并无‘形’、‘事’之可言,故象意皆虚字。一实、一虚、一半实一半虚,可造之字尽此三门。至于‘象声’则后来续造,以济形事意之穷者,初无深意,最滋繁衍。”至于转注、假借,廖氏亦以为用字之法,一事之义以数字形容之为转注,本无其字以声定名为假借。他说:“六书‘事’与‘形’对,‘声’与‘意’对。‘转注’之对‘假借’,不惟其名目也。假借因无为有,转注化多为少。假借所以济穷困,转注所以驭繁难。假借异实而同名,转注异名而同实。假借为象声之古法,转注为象意之旧章。假借必单词只字,转注为骈语连文。假借事尚质朴,转注意取文备。”基于此说,他析象形为一正例十变例,象事为八例,象声为一正例一变例,转注为三正例七变例,假借为一正例十六变例(他以为象意字最少,未分类),奇特乖谬,逻辑混乱。胡朴安云:“往时刘申叔(即刘师培)尝为余言,廖季平之说六书极善。时而未读其书,兹细核之,极为可疑,如其举例,是词书而非字书。”(《中国文字学史》四百三十页)确乎如此,廖氏之言六书,不只是字本位,往往是词本位的。此书有廖氏自刊的《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六书通

    十卷。清闵齐伋(1580-?)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称为“闵本”的书,大多为其所刻。是书成于顺治辛丑(1661年),闵氏已经八十二岁。是书大致仿朱时望《金石韵

  • 俗说

    三卷。南朝梁沈约(详见《韵经五卷》)撰。此书为《世说新语》类小说集,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下附注:“梁有《俗说》

  • 南疆逸史

    五十六卷。清温睿临撰。温睿临,字邻冀,一字令贻,号哂园,浙江乌程(今吴兴)辑里人,康熙己酉科(1705)举人。他博赅群书,谙熟历史,与万斯同(季野)交谊甚厚,在清廷开明史局时,温氏也正在北京,而万斯同

  • 重修泰安县志

    十四卷。民国葛延瑛修,孟昭章纂。葛延瑛,民国十五年(1926)任泰安县县长。孟昭章,邑人。葛延瑛任县长后,考泰安县志,自道光八年邑令徐宗干重修后,距当时已四十余年未有续修了,恐年远事湮,文献难征,聘孟

  • 西安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姚宝煃修、范崇楷纂。姚宝煃,曾任西安县知县。范崇楷,西安县人。此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为四十八门,目为图考、星野、疆域、建置、山川、形胜、城池、坊巷、乡庄、学校、公署、水利

  • 东坡苏公帖

    一卷。党文宝摹刻。党文宝,一作党文实,生平及籍贯不详。此帖无年月标记。该帖包括苏轼书四种:《洋州园池诗》三十首,《中山松醪赋》、《伏腊》和《楚颂》。有人怀疑此帖刻在宋元之际,因为该帖刀法深稳,不似明代

  • 灵芬馆词

    七卷。清郭麟(1767-1831)著。郭麟字祥伯,号频伽,江苏吴江人。诸生出身,家贫,怀才不遇。客居江淮间,晚居嘉善至终。著有《灵芬馆诗集》、《樗园消夏录》等。郭麟在清代词坛地位很高,可与陈维崧、朱彝

  • 重刊说文解字

    十二卷。明陈大科(?-1625)校刊。大科字思进,号如冈,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市)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累官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后出总督两广,卒赠兵部尚书。此编首列其序,次列许慎自序、许冲

  • 岭上纪行

    一卷。明彭孙贻撰。彭孙贻,字仲谋,江苏海盐人,此编纪自海盐入赣往返行程,为日记本,记当时乱后凄凉情状,兼及金声桓、王得仁倡乱事。

  • 尚书异字同声考

    一卷。清丁显纂。丁显字韵渔,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清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又有后序。本书以段懋堂(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为主,参以顾亭林(炎武)、江慎修(永)、戴东原(震)以及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