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书院讲义
不分卷。清孙景烈撰。孙景烈字孟阳,号酉峰,陕西武功县(今陕西武功)人。官翰林院检讨。景烈主讲关中书院凡三,因此其讲义独关中为多。景烈倡关学,全在四书;翼朱子,全在集注;一生精力,又全在《关中书院讲义》。是编多发挥四书精义,颇有功于四书,有补于集注。景烈学朱子之学,心孔、孟之心,其讲解不作恢奇之论,不作蹈袭之语,出一言,必审慎。《关中书院讲义》不应只以解书论,其讲义精细,远胜近儒。该书有乾隆年间刻本。
不分卷。清孙景烈撰。孙景烈字孟阳,号酉峰,陕西武功县(今陕西武功)人。官翰林院检讨。景烈主讲关中书院凡三,因此其讲义独关中为多。景烈倡关学,全在四书;翼朱子,全在集注;一生精力,又全在《关中书院讲义》。是编多发挥四书精义,颇有功于四书,有补于集注。景烈学朱子之学,心孔、孟之心,其讲解不作恢奇之论,不作蹈袭之语,出一言,必审慎。《关中书院讲义》不应只以解书论,其讲义精细,远胜近儒。该书有乾隆年间刻本。
三卷。明许胥臣撰。许胥臣是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多主蔡沈《书集传》之说,对于蔡传中的一些失误,仍沿用不疑,如说汾水出于太原,其实今汾水出静乐县管涔山;又说“三江”是指松江、
一卷。宋赵溍撰。生卒年不详。赵溍字元晋,号冰壶,衡山(今湖南衡山)人。曾知建宁府。此书杂记宋时琐事轶闻,书后附医方数条,多拾采他书而成,有些条目,亦间注出处。篇幅极少,恐非原书,《四库全书》从编修汪如
一卷。明丁元荐(1563-1628)撰。丁元荐,初学于许孚远,性慷慨而负气节,官尚宝司少卿。著有《西山日记》二卷。这部书收录从洪武年迄万历年间朝野事迹。内容以英断、相业、延揽、才略、深心、名将、循良、
四十二卷。清韩佇撰。佇字鲁人,历城(今山东历城)人。是编乃韩佇所撰的四书讲义。《大学》二卷,《中庸》六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佇父懋德,对四书讲疏,潜研极精,未有撰述。故韩佇是书所说,大半
一卷。清陈溥编。陈溥字横山,为谱主之孙。谱主陈瑚(1613-1675),字言夏,号确庵,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入清未仕。卒私谥安道先生。陈瑚为清初著名理学家,主程朱之学,与同邑陆
一卷。清高世栻(详见《素问直解》)撰。高氏认为“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故为其弟子“讲学论道”,使学者“知医之传有其真”。此书即高氏教授门人之言,由其弟子王嘉嗣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全书约四万字
一卷。明沈与文撰。沈与文自称姑余山人,生卒年与事迹则不详。此书所载画家最早从唐王维开始,至元代商琦,仅十九人。后附叶梦得《评画行》一篇,和文而为注。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①七十卷,首一卷,清顾锡鬯等修,蔡正笏等纂。顾锡鬯,字考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进士出身,乾隆十五年(1750)任南昌县知县。南昌县志在明洪武、弘治年间,皆经纂辑,惜已不传,顾令赴任伊始,即根据省
六十一卷。孙希旦(1737-1784)撰。孙希旦,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人,清代经学家。举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挑三十四年(1769)会试中正榜。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会试榜出,主司择其
六卷。明张大复(详见《梅花草堂笔谈》条)撰。此书仿苏轼的《志林》而作,所以体例多似古人杂帖短跋,但其内容所推重者为李贽,所规摹者为屠隆。有《闻雁斋笔谈》残本一卷,收入《说郛续》中,《中国丛书综录·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