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兴县志

兴县志

①二卷。明朱学介纂。朱学介,河北冀县人。明万历四年(1576)任兴县知县。万历五年(1577)始修志书。朱学介在自序中云:“稽诸图史,辨夫水经,参诸旧编,而邑之始末以详,或仍其旧,或增其新,舛讹者正,遗亡者补,疑似者辨。”观其序言,朱学介志是增续旧志而作,然旧志创修于何时,不可得知。《兴县志》万历五年(1577)刻本。全书二卷,分为:上卷建置、郡名、城池、坛壝、公署、行署、禄秩、学治、铺舍、寺观、祠庙、桥梁、楼馆、集市、乡都、山川、井泉、土产、药类、果类、花类、木类、禽类、兽类、潜类、户口、田赋、荒政、惠政、武备、名产、乡贤、科第、贡士、援例入监、孝子、节妇,卷二咏八景诗、杂文。是书仅两薄册,记载疏略,纲目混淆不清,不合体例,为明志中劣本。②十八卷,清程云修,孙鸿淦纂。程云字振五,号敬斋,贵州贵阳人。出身举人,雍正五年(1727)任兴县知县。兴邑小而多山,西界黄河,北连沙漠,大万、合查诸山雄亘东南,地僻而道险;晋置蔚汾县,为建置之始,隋为临泉县,唐改临津,寻改合河,金末升为州,明初降为县,属太原府。程云任知县后,闲暇之时,与邑进士孙鸿淦兄弟,同力采访编纂。《兴县志》雍正八年(1730)刻本。此志体例简陋,无可取。然分类取材,力求实求真。兴邑文献人物甚少,不可记述,此外诸如古迹、陵墓、隐逸、方伎失等门类,求访不得,故阙漏失载,足证编辑之审慎。③十八卷。清蓝山纂修。蓝山字晴峰,潮州大埔县人,乾隆举人,二十八年(1763)任兴县知县。此志继程云志重修,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此书尚缺选举一门,据其凡例云:“选举自唐以前不可考,宋时岚、石等州入契丹,故宋世无登科者;后地入于金,而刘昂遂登进士,刘海大魁天下焉,故选举自是始。”以此志选举附予人物门之后,实因登科者寥寥无几,故不专门置门。该志尚有光绪六年(1880)张启蕴永兴斋重刻本。③二卷。清张启蕴修,孙福昌、温亮珠纂。张启蕴字绍南,光绪六年(1880)任兴县知县。孙福昌字咸五,邑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光绪六年,张启蕴上任后,查阅邑志,感叹沿革变迁,月异岁不同,此时若不载,必致文献无征。遂设局续修邑志,延孙福昌、温亮珠为总纂,历数月而告竣。《兴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此书体例部分承袭雍正八年程云志,然程志分十七类,此仅分八类。其中所述事迹、人物,除光绪朝外,均能旁搜载籍,拾遗弥缺,黜伪订讹,补旧志未及者。足见其审慎。

猜你喜欢

  • 交石类稿

    三卷。明吴文度(1441-1510)撰。吴文度,字宪之,晋江(今福建晋江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龙泉县知县,历南京御史,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著有《交石类稿》。是稿收诗一卷,文二卷。其诗皆

  • 书经大义

    一卷。清杨寿昌撰。杨寿昌字果庵,广东归善(今广东省惠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此书根据董仲舒之说,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谓政即民政。此书即论所谓民政,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民政之原理;第二篇,

  • 导江三议

    一卷。清王柏心撰。王柏心(1798-1873),字子寿。湖北监利人,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旋辞官归里。博涉经史,肆力诗古文辞,林则徐以“国士”许之。曾为张亮基、胡林翼等筹划军务、政务,屡出奇计,深为嘉

  • 塞程别记

    一卷。清余宷撰。余宷字同野,山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从北京出古北口至喀尔伦一千五百余里间各地风土、气侯、山川、草木之事。为研究清初地理较为有用的参考资料。有《昭代丛书》本、《小方壶斋舆

  • 华阳国志

    十二卷,附录一卷。晋常璩撰。常璩,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人,字道将。少好学,仕成汉为散骑常侍,掌著作。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他劝成汉主李势降。夏为恒温参军,隋主建康。所撰《华阳国志》,是

  • 伤寒舌鉴

    一卷 清张登(生卒年不详)撰。诊法著作。张登字诞先,江苏吴江人。张倬之兄。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张登曾与其弟张倬一同参订由其父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对其父的学术思想

  • 诗经旁通

    十五卷。元梁益(生卒年不详,据《元史》记载,享年四十六岁)撰。梁益字友直,号庸斋,祖先为福州人,又自号三山。江阴(今属江苏)人。梁益博通文史,一生不仕,教授乡里,广收学徒。“学术醇正,为世师表”(《元

  • 天下同文集

    四十四卷。元周南瑞撰。周南瑞字敬修,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吴澄《支言集》有《赠周南瑞序》,称安成周南瑞敬修,匾“濂溪”二字于室,或者议之。又称敬修之文词,固已早冠于乡儒之

  • 孝经直解

    一卷。清刘沅撰。刘沅认为《孝为经。纬书附会孔子有“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之言,不足信。至于字句之伪,古文今文之辨,文义无大乖离,可无需争论。故于“仲尼闲居,曾子侍坐”,援引毛奇龄说以驳吴澄,认为“坐”字不

  • 卫生简易方

    见《卫生易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