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兴山县志

兴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伍继勋修,范昌棣、吴翰章等纂。伍继勋,字次荪,江苏阳湖人,供事,官兴山知县。范昌棣,湖北蕲水人,生员。吴翰章,字星桥,本县人,举人。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康熙四年(1665)县令胥遇纂《兴山县志稿》一卷,雍正八年(1730)县令潘内召纂《兴山县志稿》,乾隆十八年(1753)县令黄宫纂《兴山志》一卷,俱无传本。同治三年(1864)伍继勋任知县,以志久失修,延范昌棣、吴翰章等,重加编辑,历一年志成。《兴山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首一卷,分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典礼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九纲。兴山山势连亘,高数千百仞,县南驿路,县北至保康路为通衢,西北深渡峡等处,道路奇险,明末张献忠,清初李来亨,皆倚县境为营。此志在地理志中叙山川特详。疆域类,附道里,形势内附水道。赋役志,户口、田赋、仓储、蠲恤等类录自郡志,加以采访,颇为详实。学校、书院、祠祀附于典礼志,宾兴、乡饮附于选举志,具有条理。人物志文苑类,屈原以后寥寥数人。兵事其无类可归者,并入遗闻。卷首有范昌棣之父,教谕范德炜序。② 二十二卷,清黄世崇修。黄世崇(参见光绪归州志),官兴山知县。县志自同治四年(1865)县令伍继勋修后,历十余年,光绪九年(1883)黄世崇莅任,奉檄催取县志,乃索观旧志,阙略伪舛特甚,于是勤加采访,从事编辑,至十一年(1885)书成。《兴山县志》光绪十一年经心书院刻本。全书二十二卷,分为:卷一沿革表,卷二疆域表,卷三封建世爵表,卷四职官表,卷五武职官表,卷六选举表,卷七人物列女表,卷八山志,卷九水志,卷十赋役志,卷十一典礼志,卷十二学校志,卷十三营汛志,卷十四特产志,卷十五营造志,卷十六兵事志,卷十七祥异志,卷十八乡甲志,卷十九艺文志,卷二十名宦志,卷二十一人物传,卷二十二列女传,共七表,十二志、三传,此志有纲无目。其中沿革表、疆域表考证详明。职官表自汉长丞尉五官掾诸曹掾史起,至清知县教谕训导巡检典史止。选举表,自宋进士奂谷珍起,至光绪七年选贡止。兵事志,自明末李自成进入归州、巴东等六县,同治元年(1862)至县北界,皆考实登载。艺文志,诗文遵史例,只录书目,其诗文足备,其中掌故者,分注各门。此志修于黄世崇一人之手,考核详实,实属不易。

猜你喜欢

  • 张小山小令

    二卷。元张可久(1270?-1348?)撰。可久字仲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待考。尝仕为路史,转首领官。亦官桐庐典史。工散曲。著有散曲集《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等

  • 常华馆经说

    一卷。清刘鑫耀撰。刘鑫耀,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有《尚书大传礼征》已经刊行。是书凡《易》一条、《书》二条、《诗》二条、《周礼》三条、《仪礼》一条、《春秋》一条,而以杂文之有关经义者六篇附于后。由于这本

  • 崇宁县志

    ①四卷,清刘坛纂修。刘坛,曾任崇宁县知县。《崇宁县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此志列图,城皇庙、吕祖祠并载。坛庙、祀典、祭品、仪注、祝文、乐章均载《大清会典》。轻重倒置,大率如此。其志风俗,末有

  • 方等三昧行法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方等三昧行法》一书,卷首序称唐代已佚,宋代来华的日本僧人寂照齐有述。据此可知,智此作“有依堂别行二众,依堂之僧,一日之间,六时行道,四时坐禅

  • 摭古遗文 补遗

    一卷。明李登(生卒年不详)撰。李登字里生平见《六书指南》。此书依照夏竦《篆韵》的体例,取钟鼎古文,按韵分编。其韵部变动是:并“东”于“冬”,并“江”于“阳”,并“侵”于“真”,并“肴”于“萧”;分“齐

  • 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唐王冰(710-804)注。王冰,自号启玄子,医学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名,称为京兆府参军。又《人物志》谓为太仆令,故后人多称王太仆。王冰素习医学,积十二年时间,于唐宝应元年(762

  • 桃源洞志

    不分卷。清释兰岩撰。桃源山在桃源县西南30里,洞在半山腰。全志不分卷,内容为:图说、途胜、陶潜《桃花源记》、明清人游记、序、辩论、说、考、赋、书、修建、洞略、碑刻、诗。此志体例杂乱,是山志中最劣者。《

  • 罗溪阁韵语

    不分卷。明董养河(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董养河,字叔会,福建闽县(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黄道周以钩党下狱,所波累并逮者有黄文焕等七人,养河为其一。集中《在狱对薄》诸诗,颇有气格,而粗豪则所

  • 迪功集

    六卷。附《谈艺录》一卷。明徐祯卿(1497-1511)撰。徐祯卿字昌谷,一作昌国,江苏省吴县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与李梦阳等人

  • 东征集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