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助字辨略

助字辨略

五卷。清刘淇撰。刘淇字仲武,号南田,一号龙田,又号卫园,别号南泉山人。确山(今河北确山县)人。因父官山东按察使,故徙家济南。汉军镶白旗人。弟汶,举人,与兄同受知世宗,时有“二难”之目。尚著《周易通说》、《禹贡说》、《堂邑志》、《卫园集》等。《助字辨略》卷首有刘淇自序,述其著述目的和本书体例。他认为虚字对于表情达意十分重要,如果误解虚字,就可能误解文章内容,因此他才从群书中辑录材料成此一编。他把助字分为重言、省文、助语、断辞、疑辞、咏叹辞、急辞、缓辞、发语辞、语已辞、设辞、别异之辞、继事之辞、或然之辞、原起之辞、终竟之辞、顿挫之辞、承上、转下、语辞、通用、专辞、仅辞、叹辞、几辞、极辞、总括之辞、方言、倒文、实字虚用等三十类。其训释体例凡六:“曰正训,曰反训,曰通训,曰借训,曰互训,曰转训。”“正训如‘仁者人也’,义者宜也’是也。反训如‘故’训‘今’,‘方’训‘向’是也。通训如‘本犹根也’,‘命犹令也’是也。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互训如‘安’训‘何’,‘何’亦训‘安’是也。转训如‘容’有‘许’义,故训‘可’;‘犹’有‘尚’义,故训‘庶几’是也。”是书搜辑材料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先秦到元代的经传、子史,以及诗词、小说等无所不包。唯“元曲助字,纯用方言,无宜阑入。他日别为一编,以附卷尾”,然是编并未完成。《助字辨略》尚辑录少数方俗语词,如卷二“成”字条曰:“高观国《凤栖梧词》:‘不成日日春寒去’,‘不成’犹今云难道,宋人方言也。”卷五“剧”字条曰:“《说文》云:‘尤甚也’。《世说》:‘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剧’犹快也。‘一出’犹云一番,方言也。”《助字辨略》共收476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部编次,上平声卷一,下平声卷二,上声卷三,去声卷四,入声卷五,各卷复以平水韵为序。是书所收虚字数量颇多,搜集材料的范围相当广泛;对虚字意义用法的训释往往颇为精当深刻;引证亦较为丰富。清钱泰吉《曝书杂记》评价是书云:“先秦两汉旧籍,引据该洽,实为小学书之创例。……近时王伯申尚书著《经传释词》十卷,其撰著之意,略同此书,诂训益精密,然创始之功,不能不推刘君也。”是书刘毓崧跋语云:“此书所推阐引证,有较《释词》更详,可补其未备者,如‘遐不’与‘瑕不’皆系‘何不’之意;‘不遐’与‘不瑕’皆系‘得无’之意;‘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薄言采之’诸‘薄’字系发语词;‘薄言震之’、‘薄言追之’两‘薄’字亦系发语词,是其例也。有与《释词》微异,可存以俟考者,如‘汔’训为‘其’,亦可训为‘期’;‘憗’可训为‘且’,亦可训为‘宁’,是其例也。有其义为《释词》所未述,而犁然当于人心者,如‘其’有‘岂’义;‘固’有‘诚’义,是其例也。有其字为《释词》所未载,而凿然合于古训者,如‘方’有‘将’义,‘方今’有‘向时’之义;‘振’有‘作’义,‘振古’有‘自古’之义,是其例也。然则此书洵足与《释词》相为表里,岂非治小学之士所当宝贵者欤!”《助字辨略》刊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但传播不广,王引之并未获见,《经传释词》未曾参考《助字辨略》,然两书相合处颇多,王书成就亦高乎《助字辨略》,然《助字辨略》自有其特点和价值,刘氏跋语言之甚是。又二书内容各有侧重,所搜辑的词语亦不尽同,刘氏跋语曰:“至于《释词》所述者,上自《九经》、《三传》,下迄周秦西汉之书,而东汉以还,则概从其略。此书所述者,自经、传、诸子、《史》《汉》以外,旁涉近代史书杂说、文字、诗词。盖《释词》以经传为主,故采录不多;此书以助字标名,故胪陈较广,缘体裁小异,斯去取有殊耳。然此书虽搜罗甚富,而断限最严,元曲之词绝不阑入,方音之字,亦不轻收。故详赡而不入于芜,博洽而不流于杂。后之人诚能循其条目,触类旁通,则东汉以后,宋元以前之书,其词气异同均能洞悉,其为功也大矣。”《助字辨略》亦存在严重缺点,如对所收词语往往不能穷源竟委;引证的材料往往并非是最早的;误释之处颇有之,其精审逊于《释词》多矣。是书初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五年(1855年)刻本,是三本分别称为卢氏刻本、国氏刻本及高氏海源阁本。民国时有文学社据海源阁本所排印之巾箱本。杨树达之弟季常曾刊刻,时在1939年。开明书店亦印过两版。解放后,有中华书局章锡琛校注本,初版于1954年。校注本附《助字辨略索引》,读者可按笔画查字,颇为方便。

猜你喜欢

  • 戴静斋遗书二种

    二卷。清戴清(1762-1827)撰。戴清字静斋,先世为休宁(今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江苏仪征。戴清天资异常聪慧。他少时读《国语》,便沉溺书中,如痴如醉。一生对地理之学研究颇深,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

  • 北山酒经

    三卷。宋朱翼中撰。朱翼中,自号大隐翁。生卒年不详。隐居湖上,因其医术高明,朝廷起为博士。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达州。著有《北山酒经》。是书首卷为总论,主要论述酒对人的利弊。古人制酒为礼天地祭鬼神,历代

  • 秋红丈室遗诗

    一卷。清金礼赢撰。生卒年未详。金礼赢字云门,号五云,一号昭明阁内史,山西山阴人。王良士之妻。早卒,时年仅三十六岁。金礼赢幼迷翰墨,和王良士结婚后,益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二人亦自负不凡。性喜山水

  • 诗林广记

    二十卷。宋蔡正孙(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蔡正孙,字粹然,自号蒙斋野逸。生卒与里籍不详。是书前有自序,可知此书为己丑年作。确切时间当为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时宋亡已十年。是书有前后集之分,各十卷。前集

  • 周易传义约说

    十二卷。一作《周易约说》。明方献夫(?-1544)撰。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见《明史》本传。该书用朱子所定古经本,以上下经

  • 孔子实录

    一卷。撰者姓名不详。其书末云:大蒙古国领中书省耶律楚材奏准皇帝圣旨,于南京特取袭封孔元措令赴阙里奉祀。《四库全书总目》据此认为该书或为孔元措等撰。是书前半部罗列历代对孔子褒崇之典,凡碑文、诏旨皆载其大

  • 阳春县志

    十四卷。清姜山修,吕伊纂。姜山,山东单县人,进士,乾隆十九年(1754)任阳春知县。旧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俞文英;至雍正间三度复修。乾隆十九年,姜山莅任,数年间,或咨询采访,或亲身经历,

  • 夏小正传笺

    一卷。清沈秉成(生卒年不详)撰。沈秉成,字仲夏,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此书成于同治二年(1863),正其官翰林时。沈氏自谓“《夏小正》自六朝以来已别行;宋政

  • 学约续编

    十四卷。清孙承泽(见《藤阴札记》)撰。孙承泽曾辑录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的语录为《学约》一书。又以明代薛瑄、胡居仁、罗钦顺、高攀龙等四家的语录,仿《近思录》的体例,订为一集以续之,故名《学约续

  • 莲峰志

    五卷。明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晚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举人。明亡隐居读书。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占衡阳时,投入抗清斗争,次年参加桂王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