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卷。明邓元锡(详见《三礼编绎》)撰。包括《易》、《书》、《诗》、《三礼》、《春秋》。元锡先有《三礼编绎》二十卷别行。所以此编只摘录其中自得之语,删去经文及注。《书》、《诗》、《春秋》也不载经文,只
二卷。汉赵岐(约108-201)撰。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画家。著有《孟子章句》。岐注《孟子》,每章之后,各附以说,标为章指。题辞说,所作《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
二卷。茅瑞征撰。其生卒年不详。瑞征字伯符,号苕上渔父、澹泊居士。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明代学者。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除《虞书笺》外,尚著有《禹贡汇疏》。《虞书笺》书前有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
六卷。清刘吴龙(生卒年不详)撰。刘吴龙,字绍文,南昌人,雍正癸卯(1723年)进士,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撰有《古参同契集注》等。《周易参同契》一书,始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撰“《参同契五行相
十二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此书极力批驳所谓《春秋》一字褒贬之说,对《公羊》《穀梁》二传拘守书法的缺陷和宋儒严峻苛刻的论说颇有廓清之功。但因作者务高求胜、翻空出奇,本书之失也较为突出。如:
四十卷,首一卷。清陈宝善、孙熹修,王棻纂,陈钟英、郑锡臬续修,王咏霓续纂。此志为同治七年(1868)修,光绪元年(1875)续修,三年(1877)刻本。卷首叙录、姓氏、凡例、舆图。卷一至三地理志。卷四
二卷。清李文藻(1730-1778)撰。李文藻字素伯,号茝畹、南涧。山东益都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历官广东思平、潮阳知县,擢广西桂林府同知。文藻曾师事钱大昕,深研经学。大昕称他性好聚书,或
一卷。无作者姓氏。书卷首尾都残缺,亦无书题。存有整行文字七十行,尚有断行二十八行。从残卷看其体例略似唐虞世南之《北堂书钞》、徐坚之《初学记》,张楚金之《翰苑》。尤与吴淑之《事类赋》更为相近。书以偶句为
十五卷。明王恕撰。王恕(1416-1508),陕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进士,历任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孝宗时召为吏部尚书。居官历中外五十余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