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林纂要探源

医林纂要探源

十卷。清汪绂(1692-1759)撰。汪绂原名烜,字灿人,别号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汪氏自幼十分聪颖,勤奋好学。对星历、地志、乐律、兵制、医卜诸学均有研究。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著有《药性》、《四书诠义》、《春秋集传》、《理学逢源》等书,共二百余卷。汪氏认为先贤立说,往往不能无偏,后世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强调习医诊病必探求本源。汪氏研经立论,归于平实,对于医学亦以治经之法治之。此书即以治经之法,探求本原,采摭诸家医书分类编辑。分为三纲,为医源、药性、方剂。卷一为医源篇,阐述五行生克、脏腑经络、脉象、六淫病机、胎孕、运气等,共四十七条。其中脉象未编歌诀,以防滑口而过,不究脉理;卷二、卷三为药性篇,按果、疏、谷、草、木、火、土、金、石、鳞、羽、毛、介诸部之序,载述中药六百余味,其中常用者有一百八十余味。取韩愈文兼收并蓄、待用无遗之义,能详其性味所宜;卷四至卷十列肾、心、肝、脾、肺、三焦(以上为补剂)、寒、风、暑、湿、燥、火(以上治淫剂)、经带、胎产、婴儿、痘疹、麻疹、痈疡、诸伤、眼目诸部,附载方剂六百三十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之方居多。此书例言中多论医精语,如谓用药如用血,制方如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宜就本方对所治之证细加考究,明其为何用某药,为何不用某药,为何补表兼施,为何辛酸并用,为何寒热并行,明其所以然。此书资料丰富,条理清晰,发明原理,审定药品,详陈治法,以供临证之取用,颇有实用价值。有同治十二年(1873)刊汪双池遗书本、遗经堂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苏书局重刊本。

猜你喜欢

  • 月隐先生遗集

    四卷。明祝渊(1614-1645)撰。祝渊,字开美,浙江海宁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事迹详见陈确撰传。史载:“祝渊于崇祯十五年(1642)计偕入都,值左都御史。山阴(今浙江绍兴)刘蕺山召对面诤落

  • 林外野言

    二卷。《补遗》一卷。元郭翼(1305-1364)撰。翼字羲仲。昆山(今属江苏)人。自号东郭生。又称野翁,而名其集为《林外野言》。翼另著有《雪履斋笔记》。翼学识渊博,终生不得志,故偃蹇学官,刻意于诗文。

  • 画壁遗稿

    一卷。清范承谟(1624-1676)撰。承谟,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一作奉天辽阳)人。顺治八年(1651)更定八旗汉军考试之列,中试举人。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官至福建总督。耿精忠

  • 清秘述闻再续

    三卷。清末徐沅、祁颂威、张肇棻等撰。徐沅,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济特科进士。祁颂威,山西寿阳人。张肇棻,武昌人。本书为《清秘述闻》、《清秘述闻续》(二书均已著录)之再续。《清秘述闻》及

  • 神应经

    一卷。明陈会(生卒年不详)撰。刘瑾补辑。陈会字善同,号宏纲。精于针灸。著有《广爱书》、《全身百穴歌》等书。刘瑾字永怀,号恒庵。此书为所进御书。当在正德年前撰成。此书取《全身百穴歌》其中部分内容,增补刘

  • 海国图志

    一百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曾任内阁中书,从武进刘逢禄学《公羊》,通今文家说。道光二十一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浙东抗英斗争

  • 春秋古经说

    二卷。清侯康(1798-1875)撰。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今广东番禺)人,道光时举人,著名学者。博学好古,通经史,除《春秋古经说》外,还著有《穀梁礼证》、《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续》、

  • 同人传

    四卷。清陈祥裔(生卒年不详)撰。陈祥裔著有《蜀都碎事》。本书采自秦汉至元明,凡同姓名者编辑成册。书末又附父子同名字者数人。采摭颇详,取舍亦十分慎重。如《太平广记》中,再生之王翰,与唐朝诗人之王翰相同。

  • 张璠汉纪

    一卷。清黄奭辑。张旸,西晋安定(今属甘肃镇原)人。曾以秘书郎参著作,又任令史,后出为地方官。著有《后汉纪》三十卷,以编年体记东汉一代史事。原书久佚。姚之駰、章宗源有重辑本。清黄奭据章辑本重新校刻,成书

  • 黄楼集

    二卷。明鲁点编,胡廷宴补。鲁点生平籍里见《齐云山志》条;胡廷宴,漳州(今福建龙海县)人,生平不详。是集录苏轼等诗文。据史载:“宋熙宁十年,苏轼守徐州,值河决澶渊,南溢于泗,城几没。轼捍御百方,城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