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经溯洄集

医经溯洄集

一卷。元末明初王履(1332-1391)撰。王履字安道,号奇叟,别号抱独老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官泰府良医正。少年学医于朱震亨,尽得其传。《古今医统》称其“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王氏不仅通医,兼精绘画,所绘华山图六十余幅,现仍存世。著有《伤寒三百九十七法辨》、《百病钩玄》、《医韵统》、《标题原病式》等书,皆不传世。此书成于洪武元年(1368)。为论辨性医著,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贯彻源流之义,故名。书中有医论二十一篇,包括对《内经》、《本草经》、《伤寒论》、《难经》等医著研究心得,加以阐述和发挥,并对古代二十多位名医有所评述,还包括对临床若干问题研讨及对李东垣学说探讨等。在医学思想方面,对伤寒、温病的区别有独到见解,在医论“伤寒温病热病说”中指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温病“感天地恶毒异气”,“温暑及时行寒疫、温疟、风温、温毒、温疫等,决不可以伤寒六经诸病为通治”,并主张外感伤寒宗仲景之法,而温热病则以清里热为主,为后世温病学派和温病学理论的先驱人物之一。在《素问·六微旨大论》基础上,阐述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并依此原则广泛讨论病理与治则问题。提出中风中有真中与类中之别,对后世研究中风病有所启迪。在《内伤余议》中,对李东垣学说提出不少商榷意见。为研究中医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王氏对宋以来所谓伤寒三百九十七法之说,也提出看法,经他研究统计《伤寒论》中只有三百九十一法,而按照当时另一医家程德斋《伤寒钤法》统计仅有三百一十八法。这样他认为《伤寒论》这部著作经王叔和整理所传已非原书之旧,如果除去与原书无关的杂病、杂论,则只有二百三十八法。而“法”字应当改为“治”字,即“二百三十八治”。总之,王氏治学虽本于朱震亨“一断于经”之旨,但并不为经所囿,总以实践而为“断经”的根据,对前人之说敢于发表新见解而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观其历数诸家,俱不免有微词”,“然其会通研究,洞见本源,于医道中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也。”此书是研究王氏学术思想的现存唯一文献。版本以明初刊本为善。有《东垣十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丹溪全书》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正脉全书》收有此书,另有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校刻单行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黄帝阴符经

    一卷。旧题黄帝(生卒年不详)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传说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受各部落拥戴,率领各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属河北省)

  • 尚书补传

    三卷。朝鲜洪奭周(1774-1842年)撰。洪奭周字成伯,号渊泉,丰山人,为朝鲜李朝学者,文学家,官至判中枢。洪氏一生著述甚丰,有《东史世家》、《诸子精言》、《象艺荟萃》、《大东文隽》、《洪氏家言》等

  • 词苑丛谈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

  • 缙云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尹希伊、徐伟纂。汤成烈,道光年间任缙云县候补知县。此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舆地志,目为沿革、疆域、坊署、乡都、山川。营建志,目为公

  • 北郭集

    ① 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

  • 易义偶存

    一卷。清易慎省撰。易慎省,湖南湘潭人。作者说易以发明义理为主。继承了程子六十四卦皆来自乾、坤二卦的论点,摒弃了朱子卦变之说;继承了来知德易注说,而摒弃了其错综之论。书中于易道渊源,多有阐发,与陈梦雷《

  • 立斋闲录

    四卷。明宋端仪(约1496年前后在世)撰。宋端仪,字孔时,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按察佥事。著有《考亭渊源录》等。《立斋闲录》,是杂录明代故事的集本,自太祖洪武元年迄于英宗天顺年,多取材于明人碑志说

  • 知非录

    一卷。清孔昭杰(1780-1852)自撰。昭杰原名昭辰,字汉瞻,号俊峰,山东曲阜人为孔子七十一代孙。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历任沧州批验大使、越支场大使、盐城县知县等官,以完漕迟延,得降级处分,遂

  • 八指头陀诗集

    十卷。清代释敬安(1851-1912)撰。敬安,俗姓黄,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幼年父母双亡。同治七年(1868)投湘阴法华寺出家,拜东林长老为师。于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学禅守戒,遍

  • 支愍度学说考

    一卷。民国陈寅恪(1890-1969)撰。支愍度,晋成帝时人。他首倡心无义,又是当时格义与合本潮流中的代表。《支愍度学说考》一书,共分有六节:即计分材料,何谓心无义,心无义与格义之关系,心无义之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