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字辨

十三经字辨

八卷。清陈鹤龄(生卒年不详)撰。鹤龄字瑶宾,江苏通州(今南通)人。鹤龄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自为补订,以成此书。本书卷一校画,卷二至卷八校音,书末附有检字。辨画均从字典,以《说文解字》为主,而又参证《正讹》、《粗蕴》等书。辨音则以书为次序:《四书》、《四书补遗》、《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补遗》、《周礼》、《仪礼》、《尔雅》,而《四书》特别详细。校画每章,前面载经句,后面为传注,即使是常见之字,也不怕重复。到《五经》,则分卷,或分篇,不再涉及常见之字以便于童蒙。辨音必定宗法朱注,如“善、动、下、夏”等字,朱注未曾注音,鹤龄则专读一音,不再详分上去,未免过于拘泥和迂腐。在《四书五经》之后,别录:“字迹”一项,如《大学》“壹”不要误为“一”,《周易》“说”不要误为“悦”,“财”不要误为“裁”,这些都无关要义,只是提醒读者慎重而已。在体例上,先《四书》而后《五经》,且把《周礼》、《仪礼》、《尔雅》放在五经之外,则主要是按当时学塾诵读的先后轻重而安排。本书虽不够精深,而斠若画一,对于初学经者,不无裨益。初刻约在康雍之间,再刊于雍正甲寅。今存道光十年豫章安定草堂刊本。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仪礼》、《尔雅》。且不说古无此种计经之先例,就以其所列计算,如果把《春秋》三传算作三部,则总数为十四,如果把三传总算一部,则总数为十二,实不知其十三经之来由。

猜你喜欢

  • 嵞山集

    二十一卷。清方文(1612-1669)撰。方文,字尔止,一名一耒,又字尔子,号嵞山,又号明农。安徽桐城人。明诸生。方文入清以明遗民的气节自守,隐居金陵,专心著述,并负诗名。是书《嵞山集》,凡二十一卷,

  • 治河奏疏

    ①四卷。李化龙撰。李化龙(1554-1611),明河南长垣人,一说山东韦丘人。字于田,号霖寰。万历(1573-1620)进士。由县令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万历二十七年(1599)总督湖广、川、贵、

  • 怪石赞

    一卷。清宋荦(详见《沧浪小志》)撰。《怪石赞》是宋氏任黄州通判时,广收怪石,得其佳好者十六品,各为命名、记其状貌,并系以赞语,撰为此书。此书成于康熙四年。是书中十六品怪石的命名分别为:一是宜春胜;一是

  • 知服斋丛书

    五集,二十五种,八十五卷。清龙凤镳编。龙风镳,广东顺德人。生平事迹不详。丛书共分五集,第一辑收汉孙叔通《汉礼器制度》一卷等九种,多为汉人所著关于汉代官制、典章、礼仪等著作;第二辑收后魏阚骃《十三州志》

  • 读史纲

    十五卷。明左昊撰。左昊,桐城人。履历不详。此书是乾隆时的毁禁书,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该书叙述上起上古,下迄崇祯,末附有南明隆武、永历之事。第十三卷以下,为万历纪、泰昌纪、天启纪、崇祯纪、甲申殉难诸

  • 小尔雅补义

    一卷。清王贞撰,门人张其维、汪昌言校。贞字彦明,号月池,江西婺源县人,尚著《夏小正小笺》。是编卷首有同治癸酉(1873年)三月王氏自序。其所补释之本为宋咸注本。书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

  • 六书约言

    ①二卷。清吴善述(生卒年不详)撰。善述字澥城,浙江镇海人。是编于六书专以象形为经,以其他五书为纬,合许书九千余字,总分象天、象地、象人、象体、象事、象器、象植物、象动物八类;其属于各类之字,象天者五,

  • 五教法

    [孙]子曰:“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一。处国之教奚如?曰……孝弟良,士无壹乎?虽能射不登车。是故善射者为左,善御者为御

  • 离骚赋补注

    一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朱俊声,字丰芑、号允倩,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屡应进士试,不第。道光中以举人授黟县训导,后因呈《说文通训定声》,赏国子监博士衔。寻擢扬州府学教授,引病未赴官。一

  • 扬州十日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王秀楚撰。王秀楚,江苏江都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为史可法幕僚,其余事迹不详。《扬州十日记》中所记为王秀楚亲身所历,目所亲睹之事。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破扬州,烧杀抢掳,城中百姓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