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集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世宗时,因力谏下狱,后谪戍云南永昌,自此以后,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杨慎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主要著述有:《升庵集》《遗集》《丹铅余录》、《谭苑醍醐》、《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词林万选》、《风雅逸篇》、《三苏文范》、《滇程记》、《滇载记》等。是集为明张士佩所编。在此之前,杨慎诗文曾有各种选本刻印行世,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刊刻的《升庵南中集》七卷,后又有《续集》四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刻的《杨升庵诗》五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刻的《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刊刻的《升庵七十行成稿》二卷等。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由张士佩汇集成《升庵先生文集》,凡八十一卷。简名《升庵集》。因是集刊刻于四川,故亦称蜀本。其中,赋及杂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札记四十一卷。是张士佩根据其《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其诗内容广泛,既善为嘲讽之辞,又长于抒情之作,虽不专主盛唐,然亦有拟古之风,以工丽华美、情韵深长而著称。但亦有过于愁艳之弊病。慎亦能文,其文多寄情山水、应酬之作,但文学色彩不浓。此书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即蜀本),存世,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曾乐轩集

    一卷。宋张维(956-1046)撰。张维,乌程(今浙江)人,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仁宗时官卫尉寺丞。赠尚书刑部侍郎。此集为张维诗集,乃其子张先所编。张先摘取其刊所撰之诗十首,绘为《十咏图》。孙觉为之序。周

  • 王制订

    一卷。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造臆说经,于学术见解独特,曾被四川学政弹劾而罢官。廖平作《王制订》,将《王制》经文,约略类次,有顶格者,大抵以之为纲,有低一格或二格者,以之为目,而经文

  • 费文通集选要

    六卷。明费寀(约1526前后在世)撰。费寀字子和,江西铅山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编修。著有《钟石集》二十四卷。此本乃刘同升、许谷所选,与其兄费宏诗文合刻之本。有《四库全书》本。

  • 远志斋词衷

    一卷。清邹祗谟(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邹祗谟字许士,号程村,江苏武进人。顺治进士。此书杂论词之体格及古今词家之得失,多录杨用修、胡元瑞、沈天羽、俞少卿、王阮亭诸家之言,并无发明之处。书的前半部分主

  • 四声切韵类表

    一卷。清孙文昱编。孙氏将《四声切韵表》重加编制而成《四声切韵类表》,他定古韵为十八部,并以十八部概括江氏所定的一百零四个韵类。他说其书“不过明古今韵部所由离合,以为学者之先导。”目的是使人了解古今音分

  • 书传大全

    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代科举,习《尚书》者用蔡沈《书集传》,兼用古传疏。明太祖洪武年间,敕令刘三吾等人修《书传会选》。书成,颁行天下。其书于蔡传驳正者66条,是洪武中尚不独宗蔡《

  • 学易堂笔记

    一卷、二笔 一卷、三笔 一卷、四笔 一卷、五笔 一卷。明项皋谟(生卒年不详)撰。项皋谟,字懋功,自称酉山居士,嘉兴(今属浙江省)人,郑履淳之婿。著有《学易堂笔记》等。此书是项皋谟所作之札记。分为五编,

  • 文选理学权舆补

    一卷。清孙志祖(1737-1801)编撰。孙志祖编撰此书目的是“欲广汪师韩之书,以示世之为选学者”(《自序》)。其体例:首列篇名,次列出选文之内容、章句等有疑义及衍误、讹脱之处,参核前人的评论,间有按

  • 缙云文集

    四卷。宋冯时行(约1131前后在世)撰。冯时行,字当可,号缙云,恭州壁山(今四川巴县)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初进士。绍兴五、六年间为丹稜令。以奉礼部召对,力言和议不可信,忤秦桧,出知万州,不久罢职。桧死

  • 罪惟录

    一〇二卷。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1601-1676)撰。查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兴斋,人称东山先生或朴园先生,浙江海宁人。终身以明朝遗民自居,坚持反清立场。他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起,开始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