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伪书考

古今伪书考

二卷。清姚际恒撰。姚际恒,生于1647年,卒年不详,字立方,又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桐城,后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县诸生,一生未仕,勤于治学,酷爱藏书,承嗣先世遗藏,广泛搜求,著称一时。其学问专于经类,曾著《九经通论》、《庸言录》等。宋元以来,怀疑古书之风日渐盛行,作者自称“有鉴于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学者于此,真伪莫辨,而尚可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第一义也”,遂作此考。分经、史、子三类,凡经十九种、史十三种、子三十八种,复有真书间以伪书者八种、本非伪书而后人妄托其名者六种、有两人共定一书而无从定其主名者三种、有未足定著之人者四种。所考多取材《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等诸家成说,并以陈、晁二氏为主;不能定其论者,则折衷各家之说,故此属于他本人的考订见解甚少。后人顾实(约1887-1957)撰《重考古今伪书考》以正其误,黄云眉另撰《古今伪书考补正》。由于它收书注重实用,对读书治学极具裨益,所以自问世后,流传很广,影响甚深。虽限于资料不丰,且时有错讹,但仍未失为辨伪一类的重要著作。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日本文政五年复刻《知不足斋丛书》训点本、清光绪三年(1877)广汉张馥笙成都刊本(有光绪二年张氏题跋、三年张氏题跋)、光绪十五年(1889)长沙章氏经济书堂刊本、《晋石庵丛书》本、《慎始基斋丛书》本、民国间苏州文学山房木活字印本、民国间苏州振新书社《知不足斋丛书》本、民国年间顾氏标点《辨伪丛刊》本、江氏《聚珍版丛书》(初集)本、1955年《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读易举要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

  • 证山堂集

    八卷。清周斯盛(约1675年前后在世)撰。周斯盛,字屺公,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官即墨知县,尝以事陷囹圄,出狱后,奔走燕、赵吴楚间,足迹半天下。著有《证山堂集》。此集共八

  • 遵道录

    八卷。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所辑皆为明道(程颢)的论说。其书所以名“遵道”,他在自序中称“夫遵道何为者也?遵明道(程颢)也。”他认为宋代理学诸儒中,能得孔孟心事,体用一贯之旨的是周敦颐和程颢

  • 东瓯诗集

    七卷。《补遗》一卷续集八卷。明赵谏编。赵谏字士忠,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前,有成化间乐清蔡璞辑温州一郡之诗,自王十朋以下为七卷,又补遗一卷。赵谏以其去取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损之,温州知府赵淮序而

  • 陵县志

    ①六卷。清史竑廷纂修。史竑廷字昌言,平陵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陵县知县。按陵县,汉为厌次地,晋以后为安德县,明洪武二年改置陵县,属德州,清因之。陵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邑令宋文明,此志为二修。史

  • 春秋四传刈实

    十二卷。清徐锡禧撰。锡禧,奉新(今江西奉新)人。该书对《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加以综合,进行折衷,删除繁文,力求简明。有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

  • 本草乘雅半偈

    十卷。明卢之颐(详见《痎疟论疏》)撰。此书是卢氏在其父所作的《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历时十八年增补而成。乘为四数,每药之下原有核、参、衍、断四项说明,故称之为乘;称为半偈,是因此书于明末兵燹,原

  • 古本大学质言

    清刘沅撰。沅著有《四书恒解》,认为文字简略,学者拘泥于常说,不能遽通其义,故又作此书,朴实说理,期在人人可知,故名《质言》。是书大旨多主义理,唯不宗宋儒。如谓“明明德”三字,“明明”二字相连,明而又明

  • 四言史征

    十二卷,葛震(见《诗史》条)撰。葛震康熙年间著成《诗史》一书,为读史者方便之见,清人曹荃为其作注,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遂改书名为《四言史征》。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

  • 南江札记

    四卷。清邵晋涵(1743-1796)撰。邵晋涵生平事迹详见《尔雅正义》。邵晋涵曾充四库馆纂修官,史部之书,多由其最后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后授翰林院编修,仍纂校《四库全书》。前后任职史馆十余年,对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