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学考

古学考

不分卷。廖平撰。《古学考》是作者将十四年所成的《辟刘编》改订而成的。卷首有廖平的《自记》。《自记》曰:“丙戌刊《今古学考》,求正师友。当时谨守汉法,中分二派。八年以来,历经通人指摘,不能自坚前说,谨次所闻,录为此册。以古学为目者,既明古学之伪,则今学大同,无待详说。今考所更易者,如旧以《仪礼经》为古学,《记》为今学,兹则以为皆今学。旧以《孝经》为古学,《论语》为今古皆有,兹则定《孝经》《论语》同为今学。旧以《诗》三家鲁为今学,齐、韩皆参用古学,兹则以其时尚无古学,何缘参之,盖多互文见义。《公羊》之于《穀梁》亦同此列。又称“经”为孔子所传,凡“经”皆今学。《周礼》本为传记,今蒙“经”名,然其原本经学,不过刘歆所改数条,乃为异尔。”在《古学考》中,廖平对刘歆的攻击比先前更为激烈,认为古学至东汉始成,经学真传由刘歆一人所断。所存《左传》《周礼》,由于刘歆“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使经文面目全非。东汉以来,治经学者无不受到刘歆传文的影响。《古学考》甚至认为《周礼》是刘歆为了讨好迎合王莽而作,是“发得《周礼》,以明因监”时,《周礼》始出。为了正本清源,廖平在《古学考》中认为,自西汉以后,六经分裂,不能相通,《经》《礼》纠纷,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今欲证千余年谬误,不能不首重巨魁,胪其罪状,与天下后世共证之。廖平极力提倡今文经学,而将《周礼》斥之为伪学,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硬把《周礼》说成是刘歆为迎合王莽而作也是于情理不符的。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刻本(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社科院收藏),另见《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吴菘圃年谱

    一卷。清吴璥(1747-1822)自述。吴璥字式如,号菘圃,浙江钱塘人(今余杭)。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学士,河南布政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刑部、吏部尚书,协办

  • 西游录

    一卷。元耶律楚材撰。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之后,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是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1218年他追随成吉思汗西

  • 艺海一勺

    二十三种,二十三卷。民国王謇、赵诒琛等编。二十三种为《古玉图考补正》、《论画十则》、《论书十则》、《画山水诀》、《画谭》、《玉尺楼画说》上下卷、《寒松阁题跋》、《印母》、《周公谨印说删》、《今文房四谱

  • 春秋阐旨

    二卷。清蔡遴元撰。遴元,浯溪(今湖南祁阳)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主要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及孔子“笔削之旨”。有清乾隆辛亥(1791)刊本。

  • 双桥随笔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

  • 汲古阁说文解字校记

    一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汲古阁所刊《说文解字》,有未改、已改两本。未改者为毛晋据宋本校刊之初刻本,已改者为其子毛扆刊于顺治癸巳之第五次剜改本。剜改本颇多误处,远不及初刻本之善。张氏自序说:

  • 云林石谱

    三卷。宋杜绾撰。杜绾,字季扬,号云林居士,山阴(今山西山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云林石谱》。书前有绍兴癸丑(1133)五月十五阙里(今山东曲阜县)孔传序,认为奇石是女娲炼石之余,爱石是个高

  • 明郝太仆褒忠录

    六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清郝明龙辑。明龙,明清之际江苏江都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所辑为其父郝景春事迹。景春字和满,崇祯间官任房县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农民军于谷城再起,攻打房县,

  • 少泉集

    三十三卷。明王格(约1540前后在世)撰。王格,字汝化,京山(今湖北京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改庶吉士。后出知永兴县,累迁河南佥事,分巡河北,世宗南巡,王格不赂中官,因坐行宫火

  • 韵学渊海

    十二卷。旧本题明李攀龙(详见《诗学事类》)撰。唐顺之校。其书前无序例。名曰《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取《韵学事类》、《诗学事类》二书合并而成。可算是伪书又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