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
一卷。宋蔡渊撰。渊有《周易经传训解》已著录。董真卿谓渊诸书并成于开禧乙丑(1205年)。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书名,注曰“俱佚”,不确。此书载《永乐大典》中,首末完具。《永乐大典》旧本深藏秘府,朱氏未
三十卷。宋王禹偁(954-1001)撰。王禹偁,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至右拾遗。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后屡以事贬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
二十六卷。元蒲道源(1260-1336)撰。蒲道源,字得之,号顺斋。兴元(今属陕西)人。初为郡学正。皇庆中征为国史院编修官,进国子博士。不求仕宦,平时闲居之日为多,因此其子机裒辑父遗稿,题为此名。内诗
(石刻本)清贾汉复补刻。汉复字胶侯,号静庵,曲沃(今山西曲沃县)人。明季为淮安副将,入清,隶正蓝旗汉军,官累至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陕西巡抚。此《孟子》石经,为康熙七年汉复巡抚陕西时所补刻。按今天所谓
六卷。清文天骏撰。文天骏字云衢,黔南人。同治举人。此书卷一总论上下经篇义、六十四卦名义、理象数时君臣八宫之义以及占例。卷二至卷五为卦象,卷六为系辞。全书采用问答形式,旁采众说,时参己意。认为古人作易,
一卷。近人简朝亮撰。朝亮有《尚书集注述疏》已著录。此书乃朝亮八十岁时在佛山为弟子讲诗,弟子笔录成书又经其本人删定而成。所论说者只《国风》八篇,《雅》二十篇,《颂》八篇,共计三十六篇。其注诗不仅博引毛郑
一卷。明王珙撰。珙,字廷珪,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均不详。此编为王珙诗集。观其诗,多用洪武正韵,是受当时作诗趋势影响所致。诗内容大致出入于月泉、吟社一派遗韵。虽诗中偶有秀丽之句,但篇幅单薄窘
三十二卷。清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后改名炎武,自称蒋山佣,号亭林,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抗清斗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