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三卷。五代后蜀彭晓(生卒年不详)撰。彭晓,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四川灌县)人。飞鹤山道士,仕后蜀孟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受赐紫金鱼袋。撰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又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晋葛洪《神仙传》始称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抱朴子·遐览篇》著录《魏伯阳内经》。自唐刘师古著《日月玄枢论》,奉《周易参同契》为内丹要籍,道家多奉其为万古丹经之王。彭晓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将其书上、中、下三卷分为九十章,以明阳九之数。又认为《鼎器歌》一篇难以分章,使其独存于后,以应水一之数。又据《参同契》之义作《明镜图诀》一篇附下卷之末。彭晓还自撰前序后序,他于前序中讲述了魏伯阳撰此书后,经徐从事、淳于叔通等注后而流传于世。并于《参同契》每章之后详尽注解原文,以内丹解《周易参同契》。其注要旨以乾坤为鼎器,阴阳为堤防,水火为化机,五行为辅助,真铅为药祖,互施八卦,得药忘言,假《易》显象。认为原书是借纳甲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汞铅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其所做《明镜图》由八个同心圆构成,由外向内依次绕圆标以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复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四季和五行之名,然后逐圆简单解释。其意是在以图解《参同契》,使之更加简单明了。后世学者对此书非常重视,宋代学者多仿此书以内丹解《参同契》。周敦颐曾参考彭晓所作《明镜图》中《水火匡郭图》、《三五至精图》作《太极图》。也有学者认为彭晓将《参同契》分章断意未免欠妥,而且文中又有章序倒误之处。清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是诸注中最古本,其后凡是言炉火修丹者都以《参同契》为丹经之祖。近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虽有失误,但不影响原书要旨,实是研究《参同契》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杂字韵宝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依平水韵,取奇僻之字分韵隶之。其所取材,经史之外,鼎彝铭文、石鼓文、《说文》古文籀文、汉隶魏碑以及《文选》、《方言》、《广雅》、《释名》、《素问》、《太玄》之属

  • 诗经审鹄要解

    六卷。清林锡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锡龄字于九,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著有《礼记审鹄要解》、《书经审鹄要解》及《诗经审鹄要解》。此书前有乾隆己未(1739)锡龄自序及己巳(1749)再序。从序中

  • 孝经传

    一卷。战国魏文侯(?-前396)撰。清马国翰编辑。魏文侯名斯,亦作都,战国时魏国国君,曾受业于子夏,其著《孝经传》,《汉志》无明文,《隋唐志》亦不载,不知佚于何时。惟《汉志》孝经类有杂传四篇,据王应麟

  •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

  • 洪北江先生遗著

    三十二种,二百二十二卷。清洪亮吉(详见《春秋左传诂》)撰。洪亮吉著述甚多,有以单行本刊行者,也有辑多种为一帙本,如《续刻北江遗书》,仅收五种,附其子洪贻孙二种。收书最全者则为本丛书,是研究洪亮吉学术思

  • 谰言编

    见《谰言长语》。

  • 百名家诗选

    八十九卷。清魏宪(生卒年不详)编。魏宪字惟度,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据杭世骏《榕城诗话》载魏宪著有《枕江栋集》今未见其本,盖已亡佚。魏宪因曹学佺有《十二代诗选》,收诗止于天启年间,故续成此集以补之。

  • 罗城县志

    四卷,清万文芳、阮正惠修,李化人、朱明伦纂。万文芳,四川华阳(今四川双流)人,知县。阮正惠,知县。李化人、朱明伦,均广西罗城人,恩贡生。旧志始修于康熙间县令赵瑞晋,乾隆间,胡伭铸重加校正。道光十九年(

  • 砚笺

    四卷。宋高似孙(详见《剡录》)撰。是书成于嘉定癸未(1223)年间,前有自序一篇,文字隐晦、艰涩,难明其意。卷一记端砚,分十九个子目,其中砚图一类列二十四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四十二式,查《四库全

  • 明名臣琬炎录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