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注

周易集注

十一卷。图说一卷。清王琬撰。王琬渭南人。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自序说,“年八十有一,盖积一生之力为之也。”其论来知德将太极图列于河图前,所图黑白各半,明是阴阳,不得谓之太极。说洛书于画卦无关,《系辞》并举图书,就象并举耆龟二法一样,只不过是顺便讲的。论伏羲八卦次序以及六十四卦次序,并改邵子的右阳左阴而为左阳右阴,以合于逆数。论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既有圆图,则方图可以不作。论文王八卦次序,即“帝出乎震”一节,不能当作“乾坤六子”一节。论羲、文二图并无对待流行之分,不过一明二气,一明五行。论易有太极一节,即生蓍之数,观不言天地万物有太极,而言易有太极,可得其旨。论来知德所谓错卦,即横反对卦,所谓综卦,即竖反对卦,不必添立名目。论本义筮仪第一变归奇之策,通挂一数,不五则九,二三变去第一变所挂之一而不用,只在本数策中挂一策,仍复合而通数其奇,因此四八与初之五九不同。来知德说第一变不通挂一数,所见为是。但是说二三变并不挂一,则少象三一营,只三营而非四营。惟第一变挂一而归奇,不必通挂一数,二三变即用第一变所挂之一而归奇,也不必通挂一数,这都是不四则八,无所谓不五则九。其大旨虽然也纠绕图学,但所说均自出新意,也可备一解。只有以十翼兼象辞、爻辞数之,未免于古无稽。其解经也都敷衍成文,殊乏精义。盖所注意只在图说而已。《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十六卷。明来知德(生卒年不详)撰。知德字矣鲜,梁山(今四川梁平)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事迹见《明史·儒林传》。知德自乡举之后,即移居万县深山中,精思易理,历二十九年而成是书。其立说专取《系辞》中错综其数以论易象,而以杂卦治之。错者阴阳对错,综者一上一下。其论错有四正错,有四隅错;论综有四正综,有四隅综,有以正综隅,有以隅综正。其论象,有卦情之象,有卦画之象,有大象之象,有中爻之象,有错卦之象,有综卦之象,有爻变之象,有占中之象。其注皆先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然后训本卦本爻正意。是书参互旁通,自成一说,当时推为绝学。然上下经各十八卦本之旧说,而所说中爻之象亦即汉以来互体之法,知德唯专明斯义较先儒为详细而已。因其在自序中唯我独尊,故后人对是书褒贬不一。是书收入《四库全书》,有明万历张之厚刻本,万历三十八年张惟任刻本,康熙二十七年(1688)崔华刊本,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亦收入。

猜你喜欢

  • 烟霞万古楼文集

    六卷。清王良士(生卒年未详。)撰。王良士原名昙,字仲瞿,号蠡舟,又号昭明阁外史,浙江嘉兴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良士少负狂名,言论举动,皆不与众人同。尝自言: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

  • 周髀算经

    二卷。音义一卷。佚名著。全书七千余字。原称周髀,唐代始用今名,立于学官。髀者股也。周代于地立八尺之表以为股,其影为勾,故称周髀。其书有关天文学方面,主要阐述盖天说和四分历法,璇玑四游的文字证实当时已观

  • 蒹葭堂法帖

    一卷。明雷宸甫(生卒年不详),董其昌书石刻。雷宸甫,生平不详。据董香光自跋知其为青溪(今江苏南京一带)人。该石刻是雷宸甫从别处获得,后便专筑屋室贮藏。该石刻共包括三部分内容:前为董其昌缩临王羲之的《圣

  • 史记评注

    十二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山东滋洋县人,号真谷。《史记评注》卷一卷二为本纪,卷三为表,卷四为书,卷五、六为世家,卷七至十二为列传。共十二卷。所评注,多摘篇中要旨,如评楚汉之争,非此战,则项羽不亡。又

  • 顾彪尚书义疏

    一卷。隋顾彪撰,清黄奭辑。黄奭所辑,是取马国翰《尚书顾氏疏》核校而成,但黄氏审慎,于《义疏》、《正义》之文多详加考定,故黄本胜于马本。如黄氏考定,孔序多“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一句;《尧典》“钦明文思

  • 乐原

    旧本题为嚣嚣子撰,不著姓氏。书首为总论一篇,泛引声律身度之常论,书中也录有《通典》、《玉海》等旧文。其他如说阳律有二变,阴律无二变,不知道十二律旋相为宫,各有五声二变,所以有八十四声。如果阴律无二变,

  • 粤军志

    不分卷。日人曾根俊虎撰。曾根俊虎生卒年不详。同治、光绪时以海军大尉奉命驻扎中国。当时正值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之后,记清军平粤、平捻之书甚多,但书中多蔽官军之短,遗义军之长,成败利钝,颠倒颇多,

  • 至正集

    八十一卷。元许有壬撰。事迹见《圭塘小稿》条。此集原本一百卷。其弟有孚《圭塘小稿》序中称:“门生集录缮写方毕,先生捐官。犹子太常博士桢忽遭起遣,仓促之间,书籍失佚。”今本八十一卷,不知何时复正。内赋一卷

  • 和鸣集

    一卷。《湘灵集》一卷。清冯娴撰。冯娴,生平不详,字又令,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同安县令冯仲虞之女,诸生钱廷枚之妻。清代画家、诗人。自幼聪敏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下笔如夙构,”尤工绘画。《和鸣集》前有沈

  • 说诗循序

    清许致和撰。致和字赓唐,山东日照(今山东省日照市)人。作者以为古代书籍皆有序,序者,次也,即按一定顺序编次作者或篇名而不可使之紊乱。李光地曾说:“周自营洛之后,分为东西二都,各有歌咏盛衰之诗。《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