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杜氏注

周礼杜氏注

二卷 汉杜子春(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杜子春,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尝从刘歆受《周礼》,“能通其读,颇识其说”,郑众、贾逵皆从受业。杜氏于《周礼》有说无书,郑玄《周礼注》引杜氏之说,乃从郑众、贾逵书中转录得来。马国翰从《周礼注》中钩稽杜氏之说,辑成此书,刻入《玉函山房辑佚书》。杜氏之说师法谨严,且为最古之《周礼》说者。今以郑注校读杜注,有杜胜于郑者,如《小宰》“宫刑”及“王宫”,凡“”郑不改字,而杜云“‘宫’当皆为‘官’,与上‘建邦’二字及下‘官府六叙’、‘官府六属’诸文相贯”;《女祝》“招梗”,郑云“梗,御未至也”,而杜读“梗”为“更”,盖即以为《月令》“更皮币”之“更”,襄九年《左传》“祈以币更”之“更”,与下文、禳同为祷神之名,等等。亦有郑胜于杜者,如《典瑞》“珍春”,郑云“王使之瑞节,当与琬琰相依”,杜以为“‘珍’当为‘镇’,以征守者”,王所守,非使者可执,杜说盖非;《磬师》“缦乐”,郑云“缦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杜读为“怠慢”之“慢”,而慢声为《大司乐》所禁,《磬师》不当有此乐,杜非盖非,等等。有郑从杜而得者,如杜以《内宰》“二事”为丝枲之事,以《遂人》“兴锄”之“锄”为“助”,谓起民人,令相佐助,郑无异说。有郑从杜而失者,如杜以《甸祝》“表貉”为“兵祭”,郑亦云“祃祭”,不知“貉”、“祃”字虽通,而祭师于所征之地为祃,祭师于所田之表为貉,二者有别。马氏钩稽多有疏误,如杜于《醢人》“豚拍”、《盐人》“苦盐”、《稻人》“荡水”、《内史》“以方”、《圉师》“椹质”皆有注,马氏漏辑;《大宗伯》“吉礼”注,杜语当以“书亦多为吉礼”止,其后二十七字当是郑语,马氏误辑。

猜你喜欢

  • 周易象辞

    不分卷。附《寻门余论》、《图书辨惑》一卷。清黄宗炎(1616-1686)撰。黄宗炎,浙江余姚人,字晦木。宗炎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皆以易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

  • 正毛

    一卷。清俞樾撰。此书是订正宋代毛居正《六经正误》之作。宋代义理之学兴,人人争尚谈玄,却忽略了经书的文字训诂问题。毛居正作《六经正误》,根据当时的版本,校正疏误。这对于六经的研读不无功劳。但其中也有欠安

  • 潮州府志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周硕勋纂修。周硕勋,湖南宁乡(今湖南长沙)人,举人,知府,乾隆二十一年任。宋赵师岌撰《潮州图经》,明弘治间创修府志,至雍正九年(1731),莅任郡守四度相继重修。乾隆二十六年,知府周

  • 道德真经论

    ①四卷。宋吕惠卿(1032-1111)撰。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晋江)人。曾帮助王安石推行新法,官至参知政事。除《道德真经论》外,另著有《宋中太一宫碑铭》。《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

  • 论语顾氏注

    一卷。南齐顾欢(419-483)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欢字景怡,一字元平,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境内)人。道教思想家。好黄老学,通阴阳书,著有《夷夏论》、《三名论》。其作《论语注》,史志《释文·叙录》皆

  • 韩氏医通

    二卷。明韩懋(生卒年不详)撰。韩懋,字天爵,号飞霞子(或称飞霞道人),四川泸州人。父兄皆知医,承家学,后往峨嵋山求师学医。此书撰成于嘉靖元年(1522),为医话小品。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

  • 仓颉篇

    二卷。近人龙璋辑。《说文解字叙》云:七国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

  • 经世名言

    十二卷。清苏宏祖(?-1664)撰。苏宏祖字光启,汤阴(今辽宁省辽阳)人。清顺治进士,隶汉军正红旗,崇德三年(1638)由举人授户部启心郎,世职牛录章京,顺治元年(1644)授河南、河北道,福建兴泉道

  • 集古今佛道论衡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集古今佛道论衡》一书,是道宣晚年作品,唐龙朔元年(661)于京师西明寺实录至麟德元年(664)最后完成。自佛教传入以来,道教人士时有异议,

  • 南湖诗集

    四卷。明张铤撰。张铤,字世文,一作世昌,号南湖。明代诗词作家。高邮(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次参加会试,皆落第。谒选为武昌通判,在任间,校刻了《西昆酬唱集》、秦观《淮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