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说剩
一卷。清黄之晋撰。黄之晋字铁禅,江苏丹阳(今同)人。官至江西知县。书中有与胡绍勋、夏燮善商榷语。黄之晋精于训沽,故书中详于字义。如“恂恂如也”的“恂恂”,“乡也”的“乡”,“盖阙如也”的“盖”,“夫子怃然”的“怃”,“兮”的“”,参互推阐,考之极博。又深于易理,书中如说寡尤寡悔,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说仁者其言也认。其举《易》以证《论语》义也极精。是书一卷只二十九条,故名“剩”言,无序跋。该书有同治元年(1862)刊本。
一卷。清黄之晋撰。黄之晋字铁禅,江苏丹阳(今同)人。官至江西知县。书中有与胡绍勋、夏燮善商榷语。黄之晋精于训沽,故书中详于字义。如“恂恂如也”的“恂恂”,“乡也”的“乡”,“盖阙如也”的“盖”,“夫子怃然”的“怃”,“兮”的“”,参互推阐,考之极博。又深于易理,书中如说寡尤寡悔,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说仁者其言也认。其举《易》以证《论语》义也极精。是书一卷只二十九条,故名“剩”言,无序跋。该书有同治元年(1862)刊本。
三卷。晋荀氏撰。荀氏生平事迹不详。仅从书中“南平国蛮兵”条,知荀氏于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做过南平国郎中。此书《隋志》入史部杂传类,著录三卷,题荀氏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丙部小说家类。《太平御览·经
一卷。汉京房(前77-前37)撰,清王谟辑。京房生平事迹见《汉书·京房传》,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字君明,本姓李,官至魏郡太守,系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受《易》于梁人焦延寿,
二十八卷。清朱珔(1770-1852)撰。朱珔,字玉存,号兰友,又号兰坡,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庶吉士,官至赞善。著作尚有《文选集释》等。朱氏认为经典与《说文》文字异同之故,
四卷。清郭植(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郭植字千岸,号月坡,古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郭植乾隆中登进士,工诗。本集分四编:《雪竹草堂集》、《北游集》、《台江草》、《温陵草》。以集中编年考之,迄
一卷。清顾成志(生卒年不详)撰。成志字心勿,太仓(在今江苏东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分说篇名、说序、说韵、说体及杂说五类,说经之法沿袭明人习气,亦间引顾炎武、毛奇龄之说。是书以后世文法读经,以为诗
二十六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乡试第一名举人。选安徽候补知县,未赴任而卒。后建祠于乡社,亦一时地方官之殊荣也。著有《李杜
一卷。明陈相(生卒年不详)撰。陈相字汝弼,号古野道人,怀宁(今属安徽省)人。尝仿《庄子》“夔蚿罔两”、《战国策》“桃梗土偶”之意,作为寓言,名之曰《百感录》。书首有曾汉于正德五年(1510)为此书作的
一卷。清成蓉镜(详见(周易释爻辞》)撰。该书用古四分历及三统历推算春秋时二百四十二年间隐公十一年、庄公元年、庄公二十年、僖公五年、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十年、宣公十一年、成公十三年、襄公十三年、昭公元年、
二卷。明陆奎章(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陆奎章,字子翰,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除武康知县,不乐簿书,乞改宁波教授,居常手不释卷。著《香奁四友传》,仿韩愈《毛颖传》而作。前后凡八篇,说理明白,遗辞高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删定四分僧戒本》作于贞观二十一年(647),是在姚秦时佛陀耶舍译《四分律》六十卷。南朝法聘律师疏文和隋代法愿所疏的基础上,参互三本,校正通会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