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质疑

四书质疑

① 五卷。清陈梓撰。陈梓字古民,濮川人。是书首有梓自序,末有后序,又有谢秀岚跋序云“孔孟以后,折衷于紫阳。紫阳以后,折衷于杨园”。卷五附读书记疑,除朱子外,并及陆稼书、吕晚村、凌谕安三家。论四书,谓唯《孟子》易看,次之《大学》,次之《中庸》,唯《论语》极难看。圣人之言浑沦,极平淡处极精深,极严密处极从容。谓孔子不说心,孟子说心。其他如释“冀土之墙”,谓山东俗以驴粪和土筑墙,故曰粪土之墙不可圬。释“夷齐不念旧恶”,谓恶非善恶之恶,所解均新而甚确。唯误义理,间有过于拘迂者。该书有乾隆九年(1744)刊本。② 八卷。清吴国濂撰。吴国濂字莲渚,浙江东阳(今浙江东阳)人。是书卷首有自序及李品芳序。书中题作鉴定者,又有潘树棠序、张振珂序及其孙吴世后跋。自序称“于群儒之说,参异同以求其安,不敢妄信为是,亦不可疑以传疑。其间或宗先儒之说,或参臆见之私。是者存之,非者去之”。卷一为《大学》、卷二为《中庸》、卷三至五为《论语》、卷六至七为《孟子》,卷八为辨正。其中泛引诸家而采阎百诗、周柄中之说居多,有就朱注之是而伸述之者,也有就朱注之误而辨正之者。尤详于礼制,其特异者,如说“彼为善之”,谓“彼”字即长国家者,“善亡”,善夫小人。说“胶鬲”,引《韩非子》、《吕氏春秋》证为殷的贤臣。说“为长者折枝”,谓“枝”与“肢”古时通用,腰也说肢,折枝尤言折腰,该句意乃为长者揖拜。而辨正一卷,大都陈言,李品芳序又补书义数条。该书有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③ 十九卷。徐绍桢撰。书首有自序。书中多纠正朱注之误。有朱注本不误,而攻者以为误,则为证而伸之。所采诸家之说,大率精审。其自出己见者,也多新义,如“子路问成人”章。其他如“君子坦荡”,谓“坦”为“恒”字之误;“耕者馁在其中”,谓“馁”当作“”。绍桢是徐灏之子,徐灏素精小学,序述灏之训曰:经传之义理,由训诂而明;训诂之诣,以声音而著。古人传经多以同声之字通用假借。故书中如“节彼南山”,谓“节”当为“即”;“有耻且格”;“格”当为“恪”。“知者利仁”,“利”当为“厉”;“孔子时其亡也”,“时”当为“待”;“植其杖而芸”,“植”当为“置”;“子为恭也”,“为”是“伪”;“吾不惴焉”,“惴”是“揣”;“吾君不能谓之贼”,“吾”当作“语”;“祇载见瞽瞍”,“载”当为“在”;“杨子取为我”,“取”当为“趣”。此皆用通假之例,其他诸条援据多核,也有过于新异者。该书有光绪九年(1883)刊本。④ 四卷。朝鲜李德弘撰。德弘撰有《周易质疑》一卷,已著录。是编为其外曾孙金万所编。对四书章句有疑义者,为之注释。其大意谓《论语》、《孟子》之书,乃出于一时门人杂记,圣门弟子问答言行之类。裒集为之,其妙道精义,头绪多端。德弘此书,不先立宗旨,而随处发挥。不标一二字以求大旨,而大旨大要皆能涵蕴自得。然考朱子之集注四书,讨论性理,谓心统性情,而是非、辞让、羞恶、恻忍之四端,乃性之见端,德弘直谓四端发属于情。又其注释经义,间有用谚文,也偶有用以释经。该书有奎章阁藏刊本。

猜你喜欢

  • 六书转注说

    ① 二卷。清夏炘(1789-1871)撰。夏炘字心伯,号嬛甫,安徽当涂人。道光时举人,官至颍州府教授。治学兼采汉宋,博考深研,著作尚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诗章句考》等。是书专论六书中没有定论

  • 六经正误

    六卷。宋毛居正(生卒年不详)撰。居正字谊父(因字通,或作“义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毛晃,曾著《增注礼部韵略》、《禹贡指南》等书。居正继承家学,钻研六书。嘉定十六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被聘

  • 鲁礼祫禘义

    ①一卷。清黄奭辑。此本春秋庄公以其三十二年节,前半剪截太甚,春秋二字当衍;儒家之说节,与袁钧所辑《鲁礼禘祫义》同;有其尸后稷庙中至绎祭则同一日,视袁本为备;误以《魏书·礼志》引《郑志》昭公十一年至祫于

  • 管窥外篇

    二卷。元史伯璇(生卒年不详)撰。史伯璿字文玑,温州(今属浙江)人。博通经史,深得朱子之宗旨,终身不仕。著有《四书管窥》、《辨论诸经史天文地理古今制度名物》等书。此书成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为继《

  • 夏忠靖集

    六卷。《附录》一卷。明夏原吉(1366-1430)撰。夏原吉,字雅哲,湖南湘阴人。以乡荐游太学,选授户部主事。成祖即位后官至户部尚书。永乐元年(1403)赴浙西治水,疏浚吴淞江等河流,亲至工地规划,使

  • 复堂易贯

    无卷数。清于大鲲撰。大鲲字南溟,号复堂,直隶(今河北)河间人,乾隆间岁贡生。李达天作序谓此书“不列图象,不牵伏互,不胶先人,不列成说,推陈出新,独寻真面,缀属成文,期于言简意赅,贯通经义而止。”此书摒

  • 五台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周三进纂修。周三进字天骧,江苏淮安县人,出身选贡,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五台县知县。按台邑以台山而得名,幅员五百余里,高峰深壑过其半,土地虽瘠,地形险要。其志创修于金天会间,明永乐

  • 洛阳县志

    六十卷,清魏襄修,陆继辂纂。魏襄,大兴籍,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进士,曾任永宁知县,嘉庆十七年(1812)任洛阳县任知县。陆继辂(约1775-1845),字祁生,阳湖(今武进县)人,嘉庆五年(18

  • 平定朔漠方略

    四十八卷。清温达等撰。温达(?-1715),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康熙时期,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封建主噶尔丹,依恃其日益强大的势力,并吞了厄鲁特四部。康

  • 老子道德经义疏残卷

    或曰唐刘进喜(生卒年不详)撰。刘进喜,隋唐时著名道士,精通老子之书,所注《老子》风靡一时。当时佛道之争相当激烈,武德九年(626),传说刘进喜所作《显正论》大挫佛家声势,刘进喜因此名声更振,更为道家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