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等子

四声等子

一卷。作者和成书年代尚无确考。元熊泽民《切韵指南序》云:“古有《四声等子》,为流传之正宗。”熊序写于至元丙子(1336年),既然是“古有”,则《四声等子》可能产生于元代以前;《四声等子序》有“近以《龙龛手鉴》重校”的话,证明《四声等子》成于《龙龛手鉴》之后,《龙龛手鉴》作于北宋至道三年(997年);由此推测,《四声等子》可能是南宋或南北宋之间的产物。而从它的内容来分析(如麻韵的三等字还没有变为后代的[ie],即没有分出《中原音韵》的车遮韵;支思韵也没有出现;齐微韵还没有单独分出等),它的撰作应在南宋时期(李新魁《汉语等韵学》)。《四声等子》在图式上沿袭了《韵镜》和《七音略》的特点,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变化,有脱离《切韵》系韵书的倾向,对语音变化有较充分的反映。在声母方面,它与《韵镜》、《七音略》相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二十三行,“帮”与“非”,“端”与“知”,“精”与“照”仍各并列为一行。但它没有采用《七音略》宫商等发音部位的名目;字母顺序与《七音略》也不完全相同,《七音略》的顺序是唇、舌、牙、齿、喉,《四声等子》的顺序是牙、舌、唇、齿、喉;《韵镜》喉音各母的顺序是影、晓、匣、喻,《四声等子》则是晓、匣、影、喻。《四声等子》的韵母系统与《韵镜》、《七音略》有重大差别。它对《切韵》的韵类进行较大合并,只列二十图。此书还将韵部归纳为十六摄,并标出十六摄的名称,即“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内转)、“江”、“蟹”、“臻”、“山”、“效”、“假”、“梗”、“咸”(外转)。“所谓‘摄’者,盖即聚集尾音相同,元音相近之各韵为一类也。”(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摄”与图并不完全相合,有的一摄就是一图;有的一摄包括开合两图;有的一图包括两摄,某些摄的字附在其他摄所处的图内,情况是“江”附于“宕”、“梗”附于“曾”、“假”附于“果”,并于一图的两摄,读音比较接近,或可能已混同。《等子》韵图与韵摄的差异,说明“摄”的划分已与实际语音不合,所以才通过韵图进行调整。并两摄于一图与宋代实际语音是符合的,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说宋代汴洛文人的诗词用韵,宕摄与江摄通用;曾摄两韵已转入梗摄;两摄已通用不分;果假两摄已不分。《等子》的入声韵既承阳声韵,又承阴声韵,这是《七音略》“铎”“药”兼承阴阳的扩大和发展,说明当时入声韵尾已发生变化,可能已由收[-p]、[-t]、[-k]三种韵尾,变为[-k]、[-?]两种韵尾。在韵图的编制方式上,与早期韵图也有不同,《韵镜》、《七音略》都是先分声调,在声调之内再分四等;而《四声等子》及《切韵指南》则先分四等,然后再在等内分四声。《四声等子》对后代韵图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明袁子让说:“《四声等子》分母辨等,字学之神圣也。”元熊泽民说它“为流传之正宗”。是书有元刊本、明万历五年(1577年)崇德圆通庵僧如彩单刊本,另有文津阁本、《粤雅堂丛书》本、《咫进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一般认为《咫进斋丛书》本较好。

猜你喜欢

  • 蒙泉杂言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即无凡例又无序跋,也不分条目。分上下二卷,上卷采撮阴阳五行之说,多穿凿附会。如“阳属万化动者也,动者变;阴属万物静者也,静者定。乾坤者,天地之体也,坎离者,天地之用也。阳生于阴,积

  •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

  • 书法钩玄

    四卷。元代苏霖撰。苏霖,字子启,镇江(今江苏镇江、丹阳一带)人。苏霖颇工书体,备知其法。该书尽取前人论书之语,起于汉代杨雄,终于宋代刘辰翁,共六十五条,成书于元统二年(1334)。但是该书所录只略具大

  • 南渡十将传

    十卷。南宋章颖(1141-1218)撰。章颖字茂献,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人。曾担任史官,后至礼部尚书。《南渡十将传》又作《宋朝南渡十将传》、《宋南渡十将传》。“十将”即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韩世忠

  • 韩诗遗说

    二卷。订讹一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又字用中,号拜经,清经学家臧琳的玄孙,江苏武进人。臧庸受业于卢文弨门下,并从钱大听、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

  • 闽杂记

    十二卷。清施鸿保撰。施鸿保,字可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道光四年(1824)邑庠,一生14次应试乡举,皆不中,乃弃笔从幕,多居江西、福建。而居福建尤久,足迹遍及闽江上下游。此编即其从幕闽中时作。自

  • 宗子相集

    十五卷。明宗臣(1525-1560)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

  • 易古兴钞

    十二卷。清唐斅谦撰。唐斅谦字尗兑,湖南新化人。作者持“书莫古于易”的观点,对周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易者象也,天地间有一物即有一象”。古人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正象外,又推广论述,使

  • 为善阴骘

    十卷。明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明成祖自制序。所采共一百六十五条,各以四字标题,后加以论断,并系以诗。书名取自《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阴意暗默,骘意定降。全意谓天虽不言,但于冥冥之中监督人之

  •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沙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简称《付法藏传》。《法经录》作四卷,一作七卷。《静泰录》作六卷,一作四卷。《大唐内典录》则两出付法藏均作六卷。是隋代以前古籍之一。卷一记世尊临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