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

四卷。清世宗敕撰。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案,即曾静反清事件。次年,清世宗在处理此案之后刊布了《大义觉迷录》。曾静(1679-1735),湖南永兴县人,因应试不第,闭门读书,受清初著名思想家吕留良反清思想的影响很大。雍正六年,他派弟子张熙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称岳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后裔,劝其效法祖先起兵反清。事发,被捕。在审讯中,清世宗得知曾与其争夺皇位的皇子允禩、允禩的追随者,在各地广泛宣扬他弑父篡立、杀兄屠弟的非法行为,以及吕留良“夷夏之防”等反清思想,严重损害自己的形象,危及清朝的统治。于是,他在严惩允禩等人的追随者及吕留良后人、徒弟外,对曾静、张熙等人网开一面,予以释放,并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一书,流行全国。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高宗即位,将曾静、张熙凌迟处死,又宣布《大义觉迷录》为禁书,不得留传。该书四卷,卷一收录上谕二道、曾静亲口供词十三条;卷二收录上谕一道、曾静供词二十四条;卷三收录上谕五道、宽免曾静圣旨一道、曾静供词八条、张熙供词一条、内阁九卿请将曾静正法奏本、诸王大臣再疏清诛曾静题本;卷四收录上谕三道、曾静供词二条,以及曾静悔过后转而吹捧世宗和清朝统治的《归仁说》。《大义觉迷录》的内容都经过精心筛选,远没有包括曾静反清案件的全部资料。其中,清世宗对其弑父篡立、杀兄屠弟的辩解,不但苍白无力,而且是漏洞百出、欲盖弥彰。但其有关满族为华夏一员、有德者可为天下君的说法,还是正确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该书最早行世的,是雍正年间内府原刻本,以及外省多种翻刻本。光绪末年,革命党人印行铅印本,由香港仁社书局出版(不分卷)。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根据中华书局藏雍正间刻本,并以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雍正间内府刻本进行复勘后,排印了《大义觉迷录》(由耿清珩标点),但不是以单行本,而是以“资料”的形式,收入《清史资料》第四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中。

猜你喜欢

  • 苏邻遗诗

    二卷。《苏邻遗诗续集》一卷。清李鸿裔(1831-1885)撰。李鸿裔字眉生,别号香严,晚年因居近苏子美沧浪亭,又号苏邻。中江(今四川沱江)人。咸丰举人,官至江苏按察使。鸿裔少好词章,工书律,年未四十多

  • 周易述闻

    一卷。清林庆炳撰。林庆炳字耀如,侯官人。官至广东侯补盐大使。此书摭取易义十八事,荟萃群言,并折衷旧说抒发己见。尤其是对王引之批评最为严厉的郑玄爻辰法,虞翻旁通说等,更是极力维护,故其说往往渊源古义,虽

  • 临沂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陈景星、沈兆祎修,王景飏纂。陈景星,民国初年任临沂县县长,沈兆祎,江西南昌人,优贡出身,民国五年(1916)任临沂县县长。王景飏,费城人。此志为创修本。沈兆祎任县长后,见临沂本属沂

  • 东林山志

    二十四卷。清吴玉树撰。吴玉树,字灵圃,浙江归安人。东林山,又名锦屏山,在湖州府治东南四十五里。山自天目分脉,蜿蜒而来,突起于菰蒲溪泊之中。三峰鼎峙,而中峰最高。葱郁深秀,峰峦如锦。《东林山志》铅印本,

  • 文瑞楼丛刊

    三种,七十一卷。清金檀编。金檀字星绍,浙江桐乡人。丛书辑明代桐乡先贤贝琼、高启、程立本三人著作。贝琼字廷琚,曾任国子监助教,丛书收其《贝清江先生全集》四十卷,为据钞本校辑刊刻。程立本字原道,为程颐之后

  • 秘阁书目

    一卷。明钱溥撰。钱溥(约1415-1485),字原溥,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南京吏部尚书。此目又作马愉撰,二卷本。首列自序,为其致仕归乡后所作,自叙云曾入

  • 鲁文恪存集

    十卷。明鲁铎(1461-1527)撰。鲁铎,字振之,号莲北,景陵(今湖北景陵县)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第一,官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鲁文恪存集》。是编为铎子鲁彭嘉所编,凡十卷。前四

  • 法藏碎金录

    十卷。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晁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瞻擅名。而性耽禅悦,喜究心于内典。”此书于宋仁宗赵祯天圣五年(1027)撰成,实乃晁迥告老还家而作。他除撰有《法藏金录》外,还撰有《昭德新编

  • 明诗别裁集

    十二卷。清沈德潜、周准合编。沈德潜(生平详见《古诗源》条)曾编选《唐诗别裁集》。旨在上续唐人。沈德潜认为《明诗选》、《明诗综》、《列朝诗集》三书各有偏颇,于是合诸选本及“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

  •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中华书局1956年将《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五书汇为一编,名《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