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义章》原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本书主要内容是:一、教聚,二、义法聚,三、染法聚,四、净法聚,五、杂法聚(今已佚)。教聚中分有三门,即:众经教迹义,三藏义、十二部经义。义法聚中分有二十六门,即:佛性义、假名义、入不二门义、二谛义、二无我义、如法性实际义、七解脱门义、三有为义、三无为义、四空义、四优檀那义、四悉檀义、四真实义、四谛义、四缘义、五果义、六因义、四空义、五法三自性义、六种相门义、八识义、十因义、十一空义、十二因缘义、十八空义、二十二根义。染法聚分有六十门,即:二障义、三障义、三根三道三毒烦恼义、三使义、三漏义、四缚四流四栀义、四取义、四种身结义、五住地义、五盖义、五下分结义、五上分结义、五悭义、五心裁义、五心缚义、六垢义、七漏义、七使义、八慢义、九种恶觉义、八妄想义、八倒义、九结义、十使义、十缠义、十障义、十四难义、十六神我义、六十二见义、八万四千烦恼义、身等三业义、三性业义、三受报业义、三界系业义、三时报业义、四曲秽浊三业义、黑白四业义、五逆义、六业义、七不善律仪义、八种语义、九业义、十不善业义、十四垢业义、十六恶律仪义、饮酒三十五失义、二种生死义、四生义、四有义、四识住义、四食义、五阴义、六道义、七识住义、八难义、九众生居义、十二入义、十八界义、二十五有义、四十居止义。净法聚有一百三十三门,分因法、果法两类。因法一百一十五门是:发菩提心义、回向义、金刚三昧义、断结义、灭尽定义、一乘义、二种庄严义、二种种姓义、证教二行义、三归义、三学义、三聚戒义、三种律仪义、业观舍义、三慧义、三种般若义、三智义、三量智义、同相三道义、别相三道义、三种住义、烦等四心义、人四依义、法四依义、四圣种义、四亲近行义、转业四行义、四修定义、四不坏净义、四坚义、四种道义、四种善法义、四种味义、四德处义、四种求知义、四陀罗尼义、四无量义、四无碍义、菩萨四无畏义、四摄义、五愿义、五戒义、五品十善义、五停心义、五圣支定义、五圣智三昧义、五智义、五忍义、五种菩提义、五种方便义、五种善法义、五行义、五生义、五无量义、五德举罪义、五种教诫义、六波罗蜜义、六念义、主种决定义、六妙行义、六种善法义、六和敬义、六修定义、六三昧义、六摄义、七善律仪义、七净义、七财义、七种大乘义、七地义、八戒斋义、八禅定义、八解脱义、八胜处义、八行观义、八大人觉义、八法摄摩诃衍义、九次第定义、九想观义、九断智义、十想义、十一切入义、十圣处义、十种慰喻义、十愿义、十种供养义、十无尽藏义、信等十行义、十明义、十忍义、十无生忍义、十住义、十行义、十回向义、十地义、十功德义、见性十法义、涅槃十因义、菩萨十力义、菩萨十无畏义、三乘共十地义、十智义、十一智义、十一净义、十二头陀义、十二巧方便义、十三住义,离十四垢业义、离隐六方、离四恶友、摄四善友义、十四化心义、十六特胜义、菩萨十八不共法义、二十种法师德义、贤圣义。果法十八门是:涅槃义、无上菩提义、净土义、三佛义、三智义、四智义、四无畏义、五分法身义、五眼义、六通义、十号义、十力义、十八不共法义、百四十不共法义。杂法聚虽然文佚,但是据道宣的传说推考,当有二十九门。慧远的《大乘义章》代表了他所宗的南道地论师的观点和释经方法,对当时流行的《毗昙》、《成实》,处处予以精简。对远传师菩提流支之说作了直率的批评,而一时传为南地论师所撰的《大乘起信论》也多处引用,足见《大乘义章》在博寻旧解,穿凿新奇,精爽宏瞻等方面的价值所在。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有载。

猜你喜欢

  • 文选瀹注

    三十卷。明闵齐华编。闵齐华,浙江乌程(今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以岁贡任沙河县知县。是书以六臣注本删削旧文,分系于各段之下。复采孙矿评语、列于上格。盖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

  • 浮湘集

    四卷。《山中集》四卷。《凭几集》五卷。《续集》二卷。《息园存稿诗》十四卷。《文稿》九卷。《缓恸集》一卷。明顾璘(1476-1545)撰。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先世为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后徙上元(今

  • 尚书集传或问

    二卷。宋陈大猷(生卒年不详)撰。其字、号均不传,两浙路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事迹不详。大猷论《尧典》“敬”字条下,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其学盖出于杨简。

  • 齐诗遗说考

    四卷。清代陈乔枞撰。由于齐诗失传最早,对齐诗遗说的考证十分困难,常见捕风捉影、武断臆测。陈乔枞此书也难免此类问题。如本书《叙录》称,齐诗源流有班伯,这与《汉书叙传》所载“班伯受诗于师丹”是一致的。班彪

  • 还砚斋周易述

    四卷。清赵新撰。赵新字又铭。福建侯官人。咸丰壬子(1852)进士。官至陕西储粮道。著有《还砚斋全集》。此书不全。上经只注二十八卦,下经只注十一卦。注释以钦定《周易述义》为主要依据,每卦之下先列述义之说

  • 读贾谊新书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四种,此书以史汉补校的。《审微》篇“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鸿厌谓“逐”为“起”字之误。《容经篇》,“在小不实,在大不窕,”庆谓“实”为“塞”字之误。其说甚精。

  • 外切密率

    四卷。清戴煦(详见《对数简法》)撰。在戴煦之前割圆八线的研究,杜德美仅求弦矢,徐有壬有切线弧背互求二术,而于割线尚未齐全。戴将此意告项名达,并着手推演,对正余切、正余割四个函数展开式进行研究。项死后,

  • 洛阳牡丹记

    一卷。宋欧阳修(详见《诗本义》)撰。《洛阳牡丹记》分为三篇。花品叙第一,主要记叙牡丹花之产地多处,但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次论洛阳牡丹第一的原因,一反俗论;后列牡丹名品姚黄以下二十四种。花释名第二,先

  • 山海经

    十八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注。旧说此书是唐虞之际,夏禹、伯益所作,不可信。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至汉代由多人写成,非一人一时之作。全书共十八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

  • 易触

    七卷。清贺贻孙撰。贺氏字子翼,自称水田居士,江西永新人,明代诸生。该书原无传写本,清咸丰初年由贺恢募资刊刻,始流传于世。此书由作者自序,内容虽多据前人所言,但诠释详明,发挥透彻,绝非简单的抄袭。作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