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廉,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录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间兮”者恂憟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昏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知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690),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洁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谓洁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欠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若啻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从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猜你喜欢

  • 卢抱经增校诗考

    四卷。清卢文弨(详见《诗考校注》)撰。此书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称为善而又善之本。今所见此书,当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校后,写官所录副本,且非最后定稿,故书后无卢氏初校跋语,亦无卢氏庚子年(17

  • 谢梅庄先生遗集

    八卷。清谢济世(1689-1756)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额,五十一年(1712)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四年(1726)改御史。后以劾田文镜获罪,令往

  • 翠寒集

    一卷。元宋无(1260-1340)撰。宋无,字子虚。苏州(今属江苏)人。曾举茂才不就。此集为无晚年自定,子振为序并刻之。“统观其集,七言古体纯学李贺、温庭筠,时有隽语。乐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仅失之

  • 石门文字禅

    三十卷。宋僧惠洪(1071-1128)撰。惠洪,名觉范,俗姓彭氏,宜丰(今江西宜丰县)人。惠洪少孤,能文善诗。张天觉闻其名,请往峡州天宁寺。后易名德洪。许诗话称其著作似文章巨工,仲殊、参寥辈皆不能及。

  • 急就篇

    四卷。西汉史游(生卒年不详)撰,唐颜师古(581-645)注,宋王应麟(1223-1296)音释或补注。《汉书·艺文志》注称史游为“元帝时黄门令(宦官)”。原名《急就章》,简称《急就》,汉初的童蒙识字

  • 续武经总要

    八卷。明赵本学、俞大猷撰。是书分二部分,前七卷《韬钤内外篇》为赵著;《韬钤续编》一卷为俞著。赵氏是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军事家。倭寇搔扰晋江,其时他已年逾七十,但仍然亲赴各乡指导乡兵训练,“晨入暮归,日

  • 广雅书院藏书目录

    七卷。清廖廷相编。廖廷相(约1860-1920),广东南海人,清末民初目录学家。光绪进士,入翰林,为词章,编《广雅书院藏书目录》七卷。正文卷一为御制敕撰书;经、史、子、集四部各一卷,下分类;卷六为杂著

  • 读孟子札记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详《成均课讲周易》条。该书以《孟子》比附《大学》,认为《孟子》七篇大旨均出于《大学》,如《孟子》中的“性情”即《大学》中的“明德”;《孟子》中的“养气”即《大学》中的“明之”等等

  • 吕新吾全集

    见《新吾吕先生集》。

  • 铨部王先生集

    二卷。明王教撰。教字子修,号秋澄。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改考功,寻谢病归。后复起考功郎,迁文选司郎中。卒赠太常寺少卿,河南监察御史高举为之作传,载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