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易法象通赞

大易法象通赞

七卷。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宋景定间(1260-1264)进士,曾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后,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元史·儒学传》具载其事迹,可参看。该书首为诸图,次以《中天述考》、《述衍》等说,终有甲辰、乙巳、丙午三年所作《习坎书院旅语》。其《中天图》后署曰“至元三十年十一月吉日宣召赴阙,儒人臣郑滁孙”,可见是他被荐时进献朝廷的。其《序》自言:“年逾五十,探索先天图,忽得中天元景。”所谓“中天”之说,始见于干宝《周易注》,朱元升衍之为《三易备遗》。但郑滁孙所说的“中天元景”实与干宝之说不同,大意是说:中天即天,因其运用合一居中,所以叫中天;又因其在生两之后、用九之前,所以叫中天。其象藏于互体,而义体现于文王、周公、孔子之辞。这些说法大都幽渺恍惚,不可究诘。郑滁孙从景定登第,到元世祖至元中,当已五六十岁,而此书之成在成宗之末,又在进图后十余年,及至嘉兴、温州升席讲经,年龄已相当大了。数十年自始至终所衍析的都不过是“中天”之义,又删《周易系辞传》以迁就己说,并牵合诸经加以证明,支离繁衍,终无归宿。自来以奇偶推《易》者病于穿凿,以老庄谈《易》者流于虚无。郑氏此书则以穿凿之数附会于虚无之理,两家弊病兼而有之,确实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四库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惜余春慢

    本意似惜花娇,如怜柳懒,前月峭寒深护。从今追数,雨雨风风,总是被他轻误。便与挥手东风,闲愁抛向,绿阴深处。也应念,曲岸数枝杨柳,不禁飞絮。 争遣不烧烛留欢,暗邀花住?坐待啼莺催曙。怕燕子归来,定巢栖稳

  • 李克书

    一卷。周李克(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李”或作“里”,古字通用。李克为魏文侯之相。《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李克》七篇。佚已久矣。然《文选·魏都赋注》,明引《李克书》三语,最可珍贵;马国翰又从他书

  • 顾曲杂言

    一卷。明沈德符(1578-1642)撰。沈德符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精音律,熟谙掌故。所著《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论诗宗尚皮日休、陆龟蒙和陆游。有《清权堂集》、

  • 辍耕录

    三十卷。明陶宗仪(详见《国风尊经》)撰。又称《南村辍耕录》。作者隐居时,常亲自耕作,休息时于树下摘取树叶作笔记,写好贮藏盆中,十年而成此书,故名《辍耕录》。此书内容较庞杂,凡元代社会典章制度、掌故文物

  • 周易内传

    六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见《周易稗疏》条)撰。王氏所著《周易稗疏》,四库提要已有著录。王氏之易学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象爻一致,四圣一揆为释,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为义。夫之服膺宋五子之学,抒

  • 太极图说论

    十四卷。清王嗣槐(生卒年不详)撰。嗣槐字仲昭,号桂山,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老不与试,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嗣槐工诗词,善作赋。著有《桂山堂偶存》、《啸石斋词》等

  • 易象与知编

    一卷。《图书合解》一卷。题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作者无考,时代亦无考。此书只论河图、洛书、八卦方位以及对待流行之义,五行生成之理,均为从诸家易解书中抄录拼合而成,无新意。大概是想讲陈、邵之学,但又仅

  • 易经图释

    十二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谥文安,江西,永新人。正统六年(1436)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明史》有传。该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十翼分为十卷,但其中《象

  •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大学古本释

    清丁大椿撰。是书就《大学古本》,节解句释,推求脉络,使之通贯。什么样的句子作承接,什么样的句子作结语,什么样的句子作中间过纽,大椿都为读者讲解大学的法则。是书说理间有当处。书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