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子思子

子思子

一卷。南宋汪晫(详见《曾子》)编辑。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汪晫孙汪梦斗于咸淳十年(1274),将此书和《曾子》献于朝廷,赠官通直郎。子思(前483-前402),名伋、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初鲁国人,相传受业于曾子。子思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诚”,认为人通过修养达到至诚,便可以与天地相通。《汉书·艺文志》记有《子思》二十三篇,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记有《子思子》七卷。据此可知,原书宋代尚存。汪晫未及见原本,故别辑此书。翟思忠在书前《序》中称,孔子之道,曾子得之,而为《大学》;子思承曾子之学,而为《中庸》。但子思言行散于传记诸书之中,未能整理刊行于世。汪晫笃志师古,故荟萃群书为其编辑。全书共九篇:内篇有《天命》、《鸢鱼》、《诚明》,外篇中有《无忧》、《胡母豹》、《丧服》、《鲁缪公》、《任贤》、《过齐》。书中对子思的学术思想有较全面反映。子思认为,“诚”是世界的根本,诚者物之始终,不诚则无物。人达到“至诚”,则可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便能与天地相通。“诚”和“明”的关系是,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明则庆,他主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谓教,把天命和人道结合在一起。并进而把中庸思想发展为世界观,认为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为天下的大本,和为天下的达道。他提倡重民思想,认为君主有惠民之心,不如废除一切非法之事,应把不居住的房子赐给穷人,把赏给妻妾的钱用来救济贫困。他强调君臣一体,君为本,臣为枝叶。本美则叶茂,本枯则叶凋。此书采摭虽较完备,但往往割裂经文,别立名目。《孔丛子》一书,朱熹等名儒反复考证为伪作,但汪晫在书中多有采用,并窜改原文。如《孔丛子》中“子上难所习,请于子思”句,注曰:“难者,诸子百家。”故下文子思答曰:“难说不存焉。”汪晫引用时,改为“子上请所习于子思”,则与子思答义不相连贯。又如《孔丛子》中“仲尼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一疑”句。此书引用时,于“圣”字下多一“区”字,于“疑”字上多一“物”字。再如《孔丛子》中“伋于进瞻,亟闻夫子之教”句。此书引用时,把“进瞻”改为“进善”。故后儒对汪晫失于鉴别,割裂经文,多有微辞。但《子思子》原本久佚,故此书仍不失为研究子思的重要文献。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及《曾思二子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湖山集

    十卷。宋吴芾(1104-1183)撰。吴芾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迁秘书省正字,以不附秦桧劾罢。后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孝宗即位,累迁礼部侍郎,以

  • 列国政要

    一百三十三卷。清端方(1861-1911)撰。端方,字午桥,号匋斋,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举人,授工部主事,后升为山东按察使。戊戌变法得光绪帝信任,督办农工商局。以后得荣禄保护和慈禧信任,变法失

  • 中都储志

    十卷。明张良知撰。张良知,字幼养,山西安邑(运城)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南京户部员外郎,监督收放粮斛。时撰是书。其卷一为典制、卷二为部使、卷三为公署、卷四为经赋、卷五为仓库、卷六为官俸

  • 中岩集

    六卷。清宋振麟(约1662前后在世)撰。宋振麟,字子祯,号中岩,淳化(陕西淳化)人。生卒年不详。顺治中拔贡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不赴。著有《中岩集》。是集凡六卷,为振麟殁后,其女

  • 阴符经太无传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

  • 崇雅堂丛书初编

    十一种,九十八卷,民国甘鹏云(1861-1940)编。甘鹏云,湖北潜江人。字药樵,号翼父,别号耐公、耐翁。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民国时曾被选为众议院议员。藏书家。著作有《经学源流考》、《潜江旧闻

  • 全史吏鉴

    十卷。明徐元泰编,清张祥云补辑。徐元泰,直隶宣城县人,嘉靖进士,万历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书前有徐元泰自序,其中说,汉代司马迁为循吏立传,在于鼓励官吏奉法循理。这实际上是他编本书的

  • 黄州府志

    ①九卷,清苏良嗣修,奚禄诒纂。苏良嗣,辽阳州(今辽阳市)人,荫生,官黄州知府。奚禄诒,字克生,黄州人,进士,官常州府同知。府志明弘治十三年(1500),郡守卢希哲修,万历三年(1757)郡守潘允哲修。

  • 政府书答

    四卷。明高拱(1512-1578)撰。高拱生平详见《春秋正旨》(辞目)。此集共四卷。所录皆为高拱首辅时,与各省文武大员的书简。大多为筹酌时政而发。其中有《记徐阶事》一条,则全为其自明心迹之作。高拱政事

  • 稽古篇

    五十五卷。明郭之奇撰。郭之奇,揭阳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明亡后,曾在南明永历政权供职,历詹事府,礼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是书主要记述远古至秦代历史。以各代君臣分为表、传。夏以前则全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