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孔北海集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对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为之涤感不安。何进辟为侍御史。后又为虎贲中郎将。献帝时,为北海相,立学校,表儒术。寻拜太中大夫。值汉室之乱,志在靖难,然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尝发豪语道:“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无忧矣。”献帝都许,徵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后为曹操所杀。据《后汉书》孔融本传载,“魏文帝深好融文辞,叹曰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则载《汉少府孔融集》九卷,注曰梁十卷,《录》一卷。较本传所记已多增益。新、旧《唐书》皆作十卷,盖犹梁时之旧本。《宋史》始不著录,则其集宋时已佚。此本乃明人所掇拾。凡表一篇,疏一篇,上书三篇,奏事二篇,议一篇,对一篇,教一篇,书十六篇,碑铭一篇,论四篇,诗六篇,共三十七篇。其中《圣人优劣论》盖一文而偶存二条,编次者遂析为两篇,故此集实为三十六篇。张溥《百三家集》亦载此集,而较此本少《再告高密教令》、《告高密县僚属》二篇。大抵捃拾史传类书,多断简残章,首尾不具。而非隋、唐之旧。苏轼《孔北海赞》序亦称“读其所作《杨氏四公赞》,今本亦无之。则宋人所及见者,今已不具。然人既国器,文亦鸿宝。虽阙佚之余,弥可珍也。”其六言诗之名见于本传。今所传三章,词多浅近,又皆盛称曹操功德。断以孔融之生平,可信其义不出此。即使旧本有之,亦必黄初间购求遗文,赝托孔融作以颂曹操,未可定为真本。本书传世者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

猜你喜欢

  • 宋高宗御书石经

    (石刻本)宋高宗(赵构)御书,间或有宪圣皇后续书。经数为《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还有《经解》五篇。始刻于绍兴五年(

  • 缊古堂增补陶朱公致富奇书

    十卷。无名氏撰。书前题“陈眉公原本,钟山烟霞逸叟增定”,实际上该书仍是《陶朱公致富奇书》的变种。该书十卷,又分为授时、耕稼、种植、蚕桑、畜牧、占释、商贾等七篇。该书现存于南京农学院。

  • 春秋公羊传解诂

    十一卷。何休(129-182)撰。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据《后汉书·何休传》,何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善历算,尤好《公羊春秋》。曾以列卿子

  • 资治通鉴后编

    一百八十四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累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为学具有端绪

  • 莘县志

    ①八卷。清刘萧纂修。刘萧字功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拔贡出身,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莘县知县。刘萧掌莘县后,见邑志自康熙十一年知县刘维桢重修后,又四十余年未修。前志乃奉檄所纂,仓卒成志,简略舛误

  • 余杭县志

    ①八卷。清张思齐纂修。张思齐,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康熙七年(1668)知余杭县,在任时重视水利事业,开浚溪流,引溉田亩,昼夜在工地察巡,不辞劳苦。在任六年,百姓祥和。《余杭县志》康熙十二年(16

  • 谰言长语

    一名《谰言编》,一卷。明曹安(生卒年不详)撰。曹安字以宁,号蓼庄,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正统九年(1444)举人,官安丘县教谕。曹安博学能诗文,素负才名,著述甚富,其诗文集等均已佚失。此书多据其所见

  • 汉末英雄传

    三国魏王粲(117-217)撰。王粲字仲宣,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以博学著称,为“建安七子”之一。官至侍中。除本书外,尚著有《王侍中集》等。《汉末英雄记》《隋书·经籍志》著录八卷,注云“残缺,梁有十卷

  • 通天台

    清吴伟业撰。其生平见《梅村集》条。此剧写主人公梁朝尚书沈炯自梁亡后,身遭离乱,失路异乡,旅居长安,忧愁不堪。一天,带着小僮来到长安郊外荒凉之地,偶至汉武帝通天台遗迹。观之不禁生古今兴亡之感,恣情痛哭于

  • 古学汇刊

    二集 六十种,一百二十卷。清邓实编。邓实字秋枚,广东顺德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十二年(1906),邓实与刘师培、黄节等人在上海发起国学保存会,提倡旧学,编印《国粹学报》,并刊有《国粹丛编》、《风雨楼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