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宏明集

宏明集

十四卷。南朝梁释僧祐(445-518)编。释僧祐,俗姓俞。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邳县)。自幼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因不肯回家,父母依其愿在寺内出家为僧。僧祐擅长律学,精通文史,以学法弘法为己任。他一生主要事迹有以下六个方面:1、传弘律学。他在永明年中(483-493),应竟陵王萧子良之请开讲律学。后又奉齐武帝萧赜敕,去三吴(今湖州、苏州、绍兴地区)试简僧众,开讲《十诵律》说受戒法。在他的后半生中,经常为学众广开律席,,“春秋讲说,七十余遍”(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僧祐法集总序》)。2、造立经藏。僧祐在建初寺和定林寺所建立的经藏,成为中国佛教历史上搜聚卷帙建立经藏的第一人。慧皎在《高僧传》中赞扬僧祐建立经藏的劳绩时指出:“造立经藏,搜校卷轴,使夫寺庙广开,法言无坠”。3、撰制经录。僧祐编制的《出三藏记集》十五卷,实为中国佛教现存的最古老的经录。为此,他旁征博引,“钻析内经,研镜外籍,参以前识,验以旧闻”(《出三藏记集》序)。花费了他大量心血。4、著述佛教文史。僧祐一生撰制佛教文史著作8种,总名为《释僧祐法集》。5、佛教工艺业绩。僧祐常识渊博,兴趣广泛。“窍有坚誓,志是大乘”。僧祐监造了梁代光宅寺,用铜四万三千斤,被称为东方第一的“丈九佛像”。僧祐还奉命监造了许多石雕佛像和依山佛像。6、教学的风范。僧祐教学于律部以外,也以经论文史为先。由他化导下的缁素门徒有:智藏、慧廓、宝唱、明彻、临川王宏、南平王伟、刘勰等11000余人。僧祐十分勤奋,“僧事余日,广讯众典,披览为业;或专日遗餐,或通夜继烛,短力共尺波争驰,浅识与寸阴竞晷。”(《释僧祐法集》序)。一生著述颇多,除《宏明集》外,还有律学方面的《萨婆多部记》五卷和《十诵义记》十卷。可惜,两书早已亡佚不传,只见《出三藏记集》略载目录和序文。经录方面撰有《出三藏记集》十五卷。佛教文史方面撰有《萨婆多部相承传》,已佚。《释迦谱》五卷。《世界记》五卷,已佚。《法苑集》十卷,已佚。《法集杂记传铭》十卷,已佚。僧祐律学师承受益终身。出家伊始,“奉僧范为师”。14岁投定林上寺(在钟山)“戒德精严,为法门栋梁”(《高僧传·僧祐传》)的法达为师。因当时“律行精纯,德为物范”(《高僧传·法献传》)的法献也在定林寺弘化,僧祐同时又从师于法献。后又受业当时律学巨匠法颖,“随侍尽心钻研二十余年,终于精通律部,有名于当世。”《宏明集》序言称“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所载内容的时间上迄自东汉,下止于梁代,历时约400多年。力申佛法义理。“其学主于戒律。其说主于因果。其大旨则主于抑周孔,排黄老,而独伸释氏之法。”该书是佛教史上的一部很有份量的护教文献。在当时社会上争论已久的佛儒调和论大气候下,独树佛家之尊严,而力排儒学及其它,不仅表明了作者坚信佛教的立场和态度,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围与挑战之中所面临的困境。它代表了当时佛教界反对佛儒融合的人的观点,不失为一家之言。该书对后世影响颇大。唐代僧人道宣所作《广弘明集》亦受其影响。该书见载版本,有清代兵部侍郎纪昀的家藏本。《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子部,《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日本古活字印本。

猜你喜欢

  • 舒晓斋存稿

    三卷。清黄溶(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黄溶字涪远,郓城(今山东郓城)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中贡生。溶工诗词。本集有诗二卷、词赋一卷,皆未合古人尺度。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 西陲要路

    四卷。清祁韵士撰。祁韵士,字鹤皋,山西寿阳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编修。擢中允。大考降户部主事。嘉庆初由郎中监督宝泉局,以局库亏铜案发遣伊犁。未几赦还。卒于保定书院。祁韵士遣戍伊犁时,伊

  • 卢霖生自述年谱

    又名《禧寿堂自订年谱》,一卷。清卢荫溥(1760-1839)自编。荫溥字霖生,号南石。山东德州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肃。著有《延禧堂稿》、《诗竹堂汇编》

  • 国榷

    一百卷。明末谈迁(1594-1657)撰。迁原名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署“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人。明诸生,终身未仕。史学家,性喜博综,致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及诸子历代掌故,立

  • 千古辨疑

    七卷。明陈锡(生卒年不详)撰。陈锡,字南衡,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此书为辨证经籍疑义而作,其中天文一卷、地理一卷、诗一卷、书一卷、律吕一卷、春秋一卷。《四

  • 辟雍讲义

    一卷。大学讲义一卷。中庸讲义一卷。清杨名时撰。杨名时详《周易札记》条。《辟雍讲义》是作者于乾隆元年(1736)兼领国子监时所作,《大学讲义》、《中庸讲义》则是根据其读书札记扩充而成的。

  • 乌鲁木齐事宜

    三册,不分卷,附塔伊喀事宜三册,不分卷。清达林、龙铎同撰。是书编辑于嘉庆元年(1796年)。《乌鲁木齐事宜》共分二十类:曰疆域、山川附、曰城池、曰官制、自满营马匹、曰满营军械、曰绿营马匹、曰绿营军械、

  • 丧服世行要记

    一卷。南齐王逡之撰,清马国翰辑。逡之生卒年不详,字宣约,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官至光禄大夫,加侍中。其事迹载入《南齐书·文学列传》,传称王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更撰《世行》五卷

  • 青史子

    一卷。题青史氏撰。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引《英贤传》说:“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青史之田,因氏焉。”后人多以此种说法为牵强。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认为,“青史氏”应是古代一

  • 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

    二十八卷。不著撰人名氏。根据《文献通考》载纪年统论一卷、纪年备遗一百卷,为永嘉(今浙江东南)朱黼撰。朱黼,字文昭,曾受业陈博良门下,最后隐居南荡山。之后魏仲举依循通鉴,根据前史将朱黼所著之原书加以删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