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古训

尚书古训

六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年)撰。丁若镛字美庸,一字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罗州人,官至承旨。丁若镛为朝鲜李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丁若镛一生著述多达二百余卷,总名为《与犹堂全书》。本书共六卷,在《与犹堂集》中为二十五至三十卷,为《俟庵经集》中之一种。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尚书》在“五经”中残缺最甚,幸而没有亡佚的,只有文帝时伏生所传的今文二十八篇,其后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皆传伏氏之学;此外,还有孔壁中的古文,有马融、郑玄为之作注。可惜的是,伏氏之学,亡于永嘉;马、郑之学,亡于唐。今存《孔传》,可能为东晋梅赜所为,所幸的是,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以及其他经疏,对于欧阳、大、小夏侯及马、郑之说,也间有引用。因此,丁若镛就令其门人李,就孔颖达的《尚书正义》,掇拾两汉诸家之说;至于《史记》、《说文》等书中所载《尚书》文字,也都加以辑录,考其异同;而《左传》、《国语》、《礼记》、《论语》、《孟子》等书中所引用的《尚书》之文,也都加以采录,并对之加以考订引证。书中虽时有错谬,但其考证大多较为详核,又兼材料丰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奎章阁写本。

猜你喜欢

  • 蚕桑说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

  •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四卷。清汪文台(1896-1844)撰。文台字南士,安徽黟(今黟县)人。府廪生。博学强识,与同县俞正燮友善且齐名。学宗汉儒,著述颇多。认为《论语》邢疏颇为疏略,于是取证古义,博采子史笺传,依照韩婴《诗

  • 程氏演繁露

    见《演繁露》。

  • 修龄要指

    一卷。旧题明冷谦(生卒年不详)撰。冷谦,字启敬,嘉兴(今属浙江嘉兴)人,洪武初,曾任太常协律郎,传说他百余岁仙去。撰有《修龄要指》一卷。此书原载于曹溶《学海类编》。《修龄要旨》所言,多为养生调气摄神之

  • 续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六卷。明吕邦耀撰。吕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吕邦耀在刊行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之后,又仿照原书体例续编。上起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下

  • 唐类函

    二百卷。明俞安期(生卒年不详)撰。俞安期字羡长,初名策,字公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魁颜长身,才气蜂涌,但竟以布衣终。著有《翏翏集》四十卷。《诗隽类函》、《类苑琼英》、《启隽类函》。唐朝所著类书大小

  • 药露说

    一卷。意大利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字有纲,又名乌尔西斯、萨巴廷·德。意大利耶稣会士。1606年来华,1617年被逐,死于澳门。利玛窦对熊三拔曾加意培养,临终时指定熊三拔为继任人,负责北

  • 诗本音

    十卷。《音学五书》之二,清顾炎武撰。是书以《毛诗》之音为主,他书为辅,考定《毛诗》音韵。《四库全书提要》云:“其书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

  • 吟斋笔存

    三卷。清代梅成栋(生卒年不详)撰。梅成栋字树君,天津(今天津市)人。此书是作者的札记,其中诗词评论占多数篇幅,对乡党诗人,尤其是津门诗,记载十分详尽。此书对了解清代诗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屏庐丛刻本。

  • 易发

    八卷。明董说撰。董说字雨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黄道周的弟子。后来出家做和尚,取名南潜。他论《易》,专主数学,兼吸取焦、京、陈、邵之法,相互参考,并且以己意加以推衍阐发。根柢是黄氏的《易洞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