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大传补注

尚书大传补注

七卷。清王闿运撰。卷首有王闿运自序。在“自序”中,王闿运说:“《尚书大传》旧为四十一篇,见录于《汉书·艺文志》,郑君注之,乃次为八十三篇。至宋史志著录在官,卢见曾言元时犹存,至明而亡。孙之騄抄撮为四卷,残阙殊甚。然《四库》本不能不借资。乾隆之时,儒学大盛……而四卷古本讫不可得。见曾刊本云:‘得之吴中’,讳所从来,不知原本刊也,抄也?卢文弨又以孙本所有者为《补遗》,而自作《续补遗》及《考异》。陈寿祺又兼采孔广林为三卷,自谓详核,而妄谓畅训为略说,言多专辄。……其八十三之数,就今推之,盖传二十九篇,各有畅、训,共五十八也。说序一篇,今有九告等目是也。王祀一篇……四时一篇,禁一篇,又当有天文、卜筮、符瑞、春秋灾异各一篇,合前六十六也。其说礼者,昏礼、后妃礼、养老、学、祭、郊、桑造、士、田狩、太子当各为一篇,说古事记圣言为略说一篇,八十三可知者七十有七,殆可谓无缺矣乎!”王氏对此言之凿凿,是否果有实据,不可知。至其补注,则时有确见,为王氏经书笺注中所少见。此书为王氏晚年著述,立论远较以前谨严详核,诚为不易。本书亦为伏生《尚书大传》本之较为完善者,可资学者一观。有王湘绮全集本。

猜你喜欢

  • 支离子集

    一卷。宋黄希旦(?-1074)撰。希旦字姬仲,自号支离子,一名晞。为北宋时道士。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此集又名《竹堂集》,为淳祐九年(1249)九龙观

  • 周易郑氏注笺释

    十六卷。清末曹元弼撰。曹元弼字彦三,江苏吴县人。光绪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此书为诠释周易郑氏注而作。作者认为郑玄注乾坤时则举尧舜周公以明君臣之义,注离卦六二时,则举文王之子发旦,以明父子之道,此与易之本

  • 周政三图

    三卷。吴之英(1857-1918)撰。吴之英字伯禘,号西蒙愚者,四川名山人。早年在四川尊经书院就读,1887年后曾任通材书院都讲,后任蜀学会主讲,与同志创办《蜀学报》为主笔,宣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

  • 广雅疏证

    二十卷。前十八卷为清王念孙著,后二卷署“引之述”,盖念孙存其子习业之说。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又作石渠),江苏高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精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乾隆四十年(177

  • 尚书中候

    三卷。《尚书纬璇玑钤》一卷,《尚书纬考灵曜》一卷,《尚书纬刑德放》一卷,《尚书纬帝命验》一卷,《尚书纬运期授》一卷。汉郑玄注,清马国翰辑。前面有马国翰自序。马国翰所辑,把《尚书中候》分为三卷,与孔广林

  • 画说

    ① 一卷。明莫士龙撰。莫士龙字云卿,后更字廷韩。华亭(今上海松江县西)人。万历年间以贡入国学。书中论画以李成为北宗,以王维为南宗。又认为有轮廓无皴法谓之无笔,有皴法无轻重、向背、明晦谓之无墨。此论颇合

  • 读庄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详见《读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二种,是以训改《庄子》一书中个别字句的错误为宗旨。其释《养生主》:“己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句中的“已”字,认为应该读成“至人无己”

  • 论学

    二卷。清代李塨《1657-1733)撰。此书摘录作者与朋友之间答问辨论的内容,来进一步阐发自己“为学”的宗旨,并补充作者所撰《大学辨业》、《圣经学规纂》所“意未尽”的内容。其宗旨仍是“大学”之道,“明

  • 慎柔五书

    五卷。明胡慎柔(1572-1636)撰。胡慎柔,法名住想,武进(今属江苏省)人。幼贫,寄育僧寺,好学,通经史。曾从学于周慎斋弟子查万合,后经查万合介绍而为周慎斋门人,尽得周氏所传,周氏之书多由他诠次行

  • 御定医宗金鉴

    九十卷。清吴谦(生卒年不详)等编。吴谦字六吉,歙县(今属安徽)人。乾隆年间曾任太医院判,乾隆四年(1739)奉敕与刘裕铎主编此书。吴氏认为古医书有法无方,唯《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法有方,而诸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