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西通志辑要

广西通志辑要

十七卷首一卷,清苏宗经、羊复礼、夏敬颐辑。苏宗经,字是程,号文庵,广西玉林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任梧州府学教授、国子监监丞,好读书,著有《读史管见》、《监史精华》、《明史漏约》、《名宦百咏》等。羊复礼,浙江海盐人,光绪间知府,所纂《镇安府志》,称广西各府志之首,还著有《海昌丛载》。夏敬颐,江西新建人,曾任玉林州知州、百色厅同知、浔州府及桂林府知府。道光二十五年(1845),苏宗经鉴于谢启昆的《广西通志》二百八十卷,卷帙浩繁难于披览,遂变其体例,析其条目,将原文辑成三卷,四十余万字,悉从简要,稽考不烦。其书以地统目,按省总及各府分册,分为:分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职官、学校、赋税、宦绩、谪宦、人物、流寓、胜迹、关隘、祠庙十五目,每府之前绘以舆图,共一百三十二幅。成书后未及付梓,殁后只存稿本。光绪间其子苏器之携稿北上,谋求刊刻,未果。光绪十四年(1888)广西布政使马丕瑶,将其稿刊刻,并委羊复礼增补,搜辑刘长佑等纂修《昭忠录》、《平桂纪略》、《股匪总录》、《堂匪总录》、《广西道里表》等书,排纂成帙,附刊于后,这些书均记道光、咸丰以后之事,经羊复礼增辑厘正,共十七卷首一卷。比苏宗经辑本增艺文、水利、兵制、金石四目,共十九目。将道光至光绪间的时事变迁,郡县变制沿革、疆域学校赋税经政的因革损益,分门汇添于各条之下,注“增辑”二字,将一百三十二幅图分列于各府州之首。卷首序言、凡例、目录一卷。于光绪十五年(1889)成书,同年十月开雕。刊刻竣工,羊复礼无暇校对,光绪十六年(1890)升任广西巡抚的马丕瑶命夏敬颐稽考重加厘订,增百色直辖厅、归顺直隶州二卷,名“续刻”,共十八卷。该书是嘉庆《广西通志》的辑本,不但保存谢启昆《广西通志》的主要内容,增添嘉庆至光绪期间的史料,其中人物、兵制增补较多。其书评价较高,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简而能赅,卷帙无多而贯串靡遗,亦称善本。此后至今,广西未有续修通志。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光绪十六年(1890)桂林唐九如堂刊刻本,此后未有重版。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刻本影印本。广西桂林图书馆藏苏宗经后人苏玉霖精抄本,缺卷一。

猜你喜欢

  • 邵村学易

    二十卷。清末民初张其淦撰。张其淦字豫泉,号邵村,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作者认为《老子》中所讲的“道”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相传之道,与《归藏》所讲首坤之义相合

  • 李沧溟集选

    四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漠,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进士,初为陕西提学副使,后任河南按察使。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与王世祯、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称为“嘉靖

  • 全唐诗

    九百卷。清曹寅(1658-1712)、彭定求(1654-1719)等十人奉旨编纂。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曹雪芹祖父,官至通政使,著有《楝亭诗词钞》等。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

  • 衎石斋纪事稿

    十卷。《续稿》十卷。《刻楮集》四卷。《旅逸小稿》二卷。《续良吏述》一卷。清钱仪吉(1783-1850)撰。钱仪吉字蔼人,一字新梧,号衎石,一号心壶(又作星湖),又自号衎山樵。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选庶

  • 翠屏笔谈

    一卷。旧本题宋王应龙撰。此人生卒年、仕履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记宋代诗话,兼及神经杂事。内容大多采拾他书而成,而且编排散乱,毫无体例。某些史实的记载,时间、事件与史传所载不符,脱文之处较多,大体为传闻

  • 程一夔文甲集

    八卷。《续编》三卷。《文乙集》四卷。《续编》三卷。《诗甲集》四卷。《诗乙集》六卷。词一卷。清程先甲(1874-1932)撰。程先甲,字鼎丞,又字一夔,江苏江宁人。清举人,历任江苏教育总会两江学务,江宁

  • 张佩渠所著书

    三种,四十三卷。清张调元撰。张调元字燮臣,号寅皋,又字佩渠,郑州(今属河南省)人,嘉庆年间举人。三种为《佩渠文前后集》不分卷、《京澳纂纪闻》二十五卷(考证经史之作,兼记乡邦文献)、《佩渠随笔》十六卷(

  • 骚苑

    四卷。前三卷为明黄省曾(生卒年不详)撰。后一卷为张所敬(生卒年不详)所补。黄省曾还著有《西洋朝贡典议》。本书为摘录《楚辞》字句编辑而成。与刘攽《文选》双字相类似。不注篇题,十分简略。张所敬又将刘勰《辨

  • 吕文懿公全集

    十二卷。明吕原(1418-1462)撰。吕原为明代诗文作家。原字逢源。秀水(浙江嘉兴)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学土、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

  • 石语斋集

    二十六卷。明邹迪光(约1589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请见《郁仪楼集》条)迪光以石语名斋,盖用庾信读温子升韩陵山寺碑事,亦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