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彝陵州志

彝陵州志

八卷,清鲍孜修,徐同功纂。鲍孜,字禹思,辽东人,恩荫,官彝陵州知州。徐同功,字以中,湖北京山人,官彝陵州学正。州志自弘治知州陈宣修纂后,崇祯间知州俞彦重辑,今佚不传。康熙四年(1665),鲍孜知州事,延徐同功编纂,于十年(1671)书成。《彝陵州志》康熙十年刻本。全书八卷,分:地理篇、建设篇、田赋篇、秩官篇、人物篇、风俗篇、艺文篇、遗事篇。此志序称,彝陵州志兵燹之后,散佚多年,鲍孜得志略一册,分类成帙,所得志略,未知是否明代遗存之志,变革后,各县奉檄纂呈志书,皆以旧册增补成篇。而彝陵僻处硖州,能以散佚仅存的志略,修成八卷,以纲挈目,条理井然,已难能可贵。夷陵州于顺治五年(1648)改彝陵,雍正升为宜昌府,故此志名彝陵州志。

猜你喜欢

  • 仪礼小疏

    一卷。清沈彤(1688-1752)撰。彤字寇云,一字果堂,江苏吴江人。诸生,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编修三《礼》及《大清一统志》,授九品官,以亲老不受,辞归故里。笃志群经,尤精三《礼》。著有《周官禄田

  • 薛文清集

    二十四卷。明薛瑄(1389或1392-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性刚直,曾因融怒王振下狱。学宗程东。其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河东派”之称。但认

  • 吴兴长桥沈氏家集

    二十九卷。清沈家本(1840-1913)辑。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光绪进士。家本曾先后任清代天津知府、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大理院正卿等要职。家本在刑部曾专治法学

  • 尚书通义

    二卷。清邵懿辰撰。本书可能是残本,现仅存第六、第七,始自《召诰》,迄于《吕刑》,共十六篇。本书初名《尚书大意》,后改称《尚书通义》。卷首《尚书大意缘起》中邵氏曰:“今观孔、蔡之传《书》,理非不举,事与

  • 读书堂杜诗注解

    二十卷。清张溍(1621-1678)撰。张溍字上若,磁州(今河北邯郸)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本书共二十卷,乃其晚年家居时所作。以《千家诗注》为本,而稍节其冗复。集中凡称原注者,

  • 新列国志

    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西周宣王至秦统一的历史故事。书在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基础上创作而成,但变动很大。余氏所作只有二十八万字,冯氏扩充至七十余万字;余

  • 道教灵验记

    十五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古代评价人物品德,常以“善”、“恶”论之。宗教界更主张弃恶扬善、累积功德,并倡因果报应之说以达其目的。杜光庭也主弃恶扬善之说。据杜光庭自序所述,谓人为善者,天

  • 言行拾遗事录

    四卷。作者不详。本书前三卷所记述宋范仲淹事迹,皆为行状、墓志所不载者,故曰《拾遗》。大抵采自《实录》、《长编》、《东都事略》、《九朝通略》诸书。而说部中可信者亦予以采录。第四卷记范仲淹子纯琇、纯仁、纯

  • 明本释

    三卷。宋刘荀撰。其生卒年不详。刘荀东平(今属山东)人。书中称先文肃公,孝宗时尝知盱眙军。是书,为刘荀的讲学语录,大旨谓致力当求其本。故举出其中最重要的二十三条,各为标目,并加阐明,所论不尽者,又自为之

  • 评注八代文宗

    八卷。旧本题明袁黄(1533-1606)编。袁黄字了凡,江苏吴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迁兵部主事。著有《皇都水利》。是编取《文选》中之近于举业者,摘拾成书。其中有全部删节者、也有节取数段者。